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城乡供水与排水--城乡供水与排水

城乡供水

2020-04-09 21:00

为城乡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环境卫生、生态建设和消防等提供用水的公用事业,又称城乡给水。城乡供水是现代化城乡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供水工程

通常由4部分组成:①取水工程。取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构筑物,包括取水泵站等。②输水工程。输送地表水或地下水到净(配)水厂的管渠,包括加压泵站。③净水工程。进行原水水质处理,使之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系列构筑物,包括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澄清)池、快滤池以及消毒设施等。④配水工程。将净化后的水送给用水户的设施,包括配水泵站、配水管网以及调节构筑物(如清水池、水塔)等。由于地下水水质一般较好,取地下水不需要复杂的净水工程,经消毒处理即可由配水厂加压送入配水管网。农村供水工程通常也由以上4部分组成,但随水源类型与水质的差异,可以相应简化。

供水要求

①水厂出厂和管网内的水质要符合GB 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农村供水也可执行《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规定。②供水要安全可靠,供水量要满足生产、生活和其他用水的正常需要。③供水要保证居民住宅用水所需的压力,一般规定城市管网中心压力应保证6层楼的用水。高层建筑物用水,通常自设加压设备;高层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区,或城乡高地建成区,也可采取分压供水措施,由城乡供水部门建设集中加压供水系统。

供水技术

按不同的城乡供水水源,可分为地表水供水技术和地下水供水技术。①取水技术。根据河流、湖泊岸边坡度和水深以及地下水埋藏深度等特点,一般有河床式取水、岸边式取水和活动式取水,以及管井和大口井取水等(参见取水工程)。②净水技术。按净水工艺流程,混合(水处理)技术一般向原水中投加凝聚药剂后采用水泵混合、管道混合或机械快速混合等。絮凝技术采用水力回流隔板絮凝、竖流折板絮凝或机械絮凝等。沉淀(澄清)技术采用平流沉淀池,也有采用各种澄清池,以及各种形式的斜管(板)沉淀池等。过滤技术普遍采用石英砂也有采用添加铁矿石或活性炭等滤料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也有采用V型滤池以及移动罩滤池等。凝聚药剂一般采用无机铝盐与铁盐。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采用高效无机、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提高了絮凝效果。地下水的特殊水质净化技术,当地下水中含有铁和锰元素超过标准时,一般采用氧化法和锰砂过滤去除。消毒技术广泛采用液氯消毒,在一些国家中还广泛采用臭氧消毒和二氧化氯消毒(参见消毒)。当原水水质受污染时,通常要求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在水厂运行管理技术中,泵站一般采用集中控制,净化系统采用集中显示分散的单元自动控制,多数采用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③输配水技术。普遍采用的管材有:球墨铸铁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塑料管、玻璃钢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等。管道接口普遍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

供水管理

城乡供水管理,在中国由各级政府的建设部门或水利(水务)部门负责,制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城乡供水事业的发展规划、技术政策以及管理法规等。各城乡供水企业(自来水公司),是负责城乡供水的生产、供应、销售和建设、维修、管理的部门,制定有一系列的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设施维修规定等。对于远离城镇的独立工矿区,或用水量大的企事业单位,一般都自建供水设施,称自备水源,由企事业单位自行管理,但必需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和标准。

供水简史

城乡供水是随着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生产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开始凿井取水,战国时期开始采用陶质管道引水。古罗马在公元前312年~公元226年修建了11条总长530km的引水道引水,供给喷泉、澡堂和公共设施用水,当时的供水没有净水设备。中国在明代开始采用明矾净水,明朝《天工开物》一书,记载了澄清水质的方法。19世纪欧洲数次蔓延瘟疫,夺走了上万人的生命,英国从此采用砂滤法净化水质,在19世纪中叶开始采用漂白粉杀菌消毒。

中国近代的城乡供水始于19世纪后半叶。1879年在旅顺建成龙引泉引水工程,供给当地驻军和居民2万余人用水。1883年在上海建成杨树浦水厂,成为中国第一座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水厂。以后相继在青岛、天津、广州、抚顺、丹东、武汉、北京、营口、昆明、厦门、九江、太原等城市建设了水厂。到1949年底,共有58个城市、14个县镇有了城乡供水设施,日供水能力240万m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镇供水事业得到很大发展,到1999年底有668个城市建设了供水设施,输配水管道长238000km,每日供水能力为21 550万m3,供水普及率达96.8%;14 552个县镇有供水设施,输配水管道长169 680km,每日供水能力为2 400万m3,供水普及率达80.2%;14 973个集镇有供水设施,输配水管道长82 250km,每日供水能力635万m3,供水普及率58.2%。在一些发达国家,城乡供水已在全国基本普及。

发展趋势

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城乡用水量都将不断增长。解决城乡用水问题,一方面要改进节约用水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开辟新水源,如污水处理再生利用、海水利用等,扩大供水能力。在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城镇,还要采用长距离引水或区域供水的方式。在严重缺乏地表水、地下水,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250mm以上的村镇,应开发雨水资源。城乡供水的水质、普及率和供水管理水平也需不断提高。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