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防洪--城市防洪

广州市防洪

2020-04-09 21:01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华南经济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重要口岸,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横跨珠江广州水道两岸,1999年市区面积1 444 km2,城区面积285 km2,市区人口405.49万,国内生产总值(GDP)1451.1亿元。广州市西北受西江和北江洪水的威胁,东南受台风暴潮的影响频繁,市内暴雨积涝也有一定危害。

洪水灾害

西江和北江洪水对广州市威胁最为严重,主要有3种情况。

(1)西江和北江同时出现大洪水或较大洪水。这种情况对广州威胁最为严重。1915年,西江、北江洪水遭遇,发生200年一遇大洪水(参见珠江洪水),西江洪水经思贤滘入侵北江,保护广州市的北江大堤在石角、大塘、芦苞等处堤段决口,总长达3 km,决堤流量达10 000 m3/s,洪水直泻广州,市区受淹7 d,受淹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60%以上。广三、粤汉铁路中断逾月,轮船停航,市内水电和电话中断,工厂停工,大部分市区商业停市,死伤者数以万计。

广州市防洪示意图

(2)北江下游出现大洪水,西江为常遇洪水。这种情况下,北江大堤芦苞以上30 km堤段受洪水严重威胁。1982年洪水,北江下游堤防溃决甚多,北江大堤芦苞以上堤段出现多处较大险情。1931年北江下游出现大洪水,北江大堤石角、芦苞等多处堤段溃决,广州市近郊6.67万hm2农田受淹成灾。

(3)西江出现大洪水,北江为常遇洪水。这种情况下,北江大堤芦苞以下30 km堤段防守紧张,芦苞以上30 km堤段亦受西江洪水顶托的影响,洪水历时较长。1949年洪水,北江大堤的三水县西南镇等处溃决成灾。

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多年里,西江、北江三角洲江海堤围普遍进行培修加固与建闸联围,小围并成大围,洪水归槽,广州市潮水位逐年有抬高之势。50年代初,曾拟定广州市安全水位为2 m(珠江基面),但之后常有突破,90年代初已把广州市安全水位修改为2.5 m。1993年9月16日9316号强台风暴潮正面袭击珠江口,广州浮标厂水位站最高潮位达2.44 m,成为1916年以来广州市最高潮位。广州市濒临广州水道沿岸,如长堤天字码头一带道路街巷在盛潮期常遭水淹。此外,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常出现日雨量100~200 mm的暴雨,每当大潮顶托,暴雨径流外排困难,不少低洼街道水深盈尺,影响城市交通和市民的正常生活。

城市防洪总体规划与布局

广州市城市防洪总体规划在珠江流域防洪规划总体布局中已作安排(见图)。北江大堤(参见彩图ⅩⅣ—45)(含芦苞、西南两座水闸)是防御北江和西江洪水,保护广州市防洪安全的堤防工程。为防御北江洪水,于1999年在北江建成飞来峡水利枢纽。该水利枢纽结合

江天然分洪,可使广州防御北江洪水的防洪标准由原先的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对防御西江洪水,将结合红水河、黔江梯级开发,拟在西江红水河建龙滩水电站和在黔江建大藤峡水利枢纽。飞来峡、龙滩、大藤峡3个水库联合调洪,与北江大堤结合,广州市可抵御1915年型特大洪水。

ⅩⅣ—45 广州北江大堤

孙树清摄

广州市区内河网纵横,现有防洪(潮)堤防(岸墙)总长478 km。规划对其中防洪(潮)标准约为10年一遇的城区沿江两岸257 km的防洪(潮)堤,按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结合城市美化整修加固。对白云区现状防洪(潮)标准为10~15年一遇、长为221 km的堤岸,规划按20~50年一遇标准整修加固。堤岸修建工程于1996年起动工,计划至2010年全部竣工。

市区建成了雨污合流为主体的完整的城市排水系统,但治涝工程设施不配套,排涝标准仅达2~5年一遇,涝患时有发生。规划治涝标准采用20年一遇年最大24 h暴雨不受淹。老城区近期采用10年一遇年最大24 h暴雨不受淹标准。农作区采用20年一遇年最大24 h暴雨1 d排至农作物耐淹水深。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