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防洪--防洪措施

防洪措施

2020-04-09 21:01

为了防止洪水泛滥、缩小洪水淹没范围和减少灾害损失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包括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洪工程与水库防洪工程等。通过建设和运用这些工程,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达到防洪目的。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和调度、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以及相关法令、政策、经济等防洪工程以外的手段。防洪非工程措施虽不能直接改变洪水存在的状态,但可以预防和减免洪水的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减轻洪灾损失。

防洪措施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为了达到费省效宏的防洪目标,选用防洪措施要根据所防洪水的特性、水域特征、防洪保护对象的类别和重要程度、防洪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经过评价、计算,反复比较,慎重选定。

历史发展过程

防洪工程措施的起源

人类与洪水斗争的历史悠久。原始社会的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只能依靠狩猎、采集生存,居无定所,征服自然的能力很低,面对洪水威胁,只能“择丘陵而处之”,躲避洪水灾害。例如中国“北京人”遗址和湖北省长阳红花套等古人类遗址都位于江河洪水位以上就是明证。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农业、手工业发展起来,为了生产生活的方便,人类逐渐定居在河旁,常常受到洪水泛滥的危害,从此开始有了防洪的需要与可能条件。据文献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400年前后,古埃及人就修建了尼罗河左岸大堤,以保护首都和农田。中国古代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以前就有了共工“壅防百川”、“鲧障洪水”等事迹,反映出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靠修筑简单堤埂保护居住区和农田的防洪措施。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的两河流域地区也有了比较完整的保护土地的堤防。总之,自古以来堤防就是世界各地最早最普遍应用的防洪工程措施,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社会的发展,疏浚整治河道、分洪滞洪、利用水库蓄洪等各种防洪工程不断出现,都取得了应有的效果,也丰富了防洪工程措施的内容。这类事例很多。首先在整治河道方面,中国历史传说中的大禹治水就是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吸取了“鲧障洪水”的失败教训而“禹疏九河”、“疏川导滞”,即采取疏通河道的办法获得成功。德国于1817年曾利用裁弯取直等方法整治河道。关于分洪工程,公元前250年,中国秦代蜀守李冰修建“都安大堰”(即今都江堰)水利工程,其中的飞沙堰就是从内江进口分洪减沙入外江以减免洪水为害成都的分洪工程。利用水库防洪的事例古代也早已出现过。公元前2000多年前,古埃及就修建了专用的或兼有防洪效益的水库。中国东汉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太湖东苕溪南湖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蓄纳南苕溪洪水,减轻余杭及西险塘东岸杭州地区广大平原的洪水灾害。以上都是采取单项工程措施的事例。古代中国还有采取多项综合措施的实例,如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王景治河采取了修黄河大堤,分开黄河、汴渠,在汴渠进口建闸控制黄河分入汴渠的洪水等综合措施。这比采用单项防洪措施前进了一步。

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出现

非工程措施的概念出现很晚,到1966年美国政府才正式实行防洪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政策。英国大约也在这个时期采取非工程措施,其洪泛区管理办法与美国类似。亚太地区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的防洪本来大都以工程措施为主,以后受美国的影响,开始重视非工程措施的研究和应用。事实上有的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采取了属于非工程措施范畴的防洪措施。例如,中国古代早在西周惠王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诸侯阳谷之会的协定就属于防洪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后历朝历代几乎不断,且日趋详细具体。金泰和二年(1202年)颁布的《河防令》十一条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修防法规。再如,公元10世纪以后的宋代,由于洪水灾害频繁,在重视防洪工程的同时,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报汛制度,都应属于非工程措施。只是限于当时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报汛手段比较落后。

近现代防洪措施

古代的防洪措施虽然办法很多,但手段比较落后。直到18世纪西欧工业革命(产业革命)开始以后,手工业小生产方式逐渐向机械化、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防洪工程的规模、质量和建设速度显著提高;水文观测、洪水预报警报等非工程措施的设备和手段大有改进。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防洪措施更得以改进和提高。有些江河已经或正在形成堤防、分洪工程、河道整治和干支流水库群等工程措施与洪水预报、警报、防汛指挥调度系统、洪水保险、洪泛区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全流域防洪体系。美国、日本在这方面的发展尤为先进(参见密西西比河防洪、利根川防洪),显示出防洪措施的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防洪措施

1949年后,为了减轻洪灾威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整治江河,制定、修订江河防洪规划,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到20世纪末,全国共培修、新建堤防、海塘26万余km,兴修了多处分洪工程,开辟了行蓄洪区98处,有重点地整治了河道,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万余座,大中型水闸2 000多处。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防洪非工程措施的概念,加强了非工程措施的建设。全国已建设水情、雨情报汛站8 600多处,利用计算机、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观测、预报洪水。已制定颁布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防汛条例等一系列防洪法规。到20世纪末,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建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防洪体系。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七大江河皆已初步建成了以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为主要内容的防洪体系。在抗御实际发生的历次洪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望21世纪,中国在防洪措施方面还要继续更新观念,进一步实现:①加强和完善防洪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的密切结合。②提高防洪工程的运行管理水平,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防洪工程的除害兴利和环境生态等综合效益,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更多贡献。③加速推广高新技术,尽快实现防洪措施的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完善水文、气象测报手段,提高洪水预报和调度的水平,使防洪工程体系发挥更大作用。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洪措施要不断增加和日趋完善,以尽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防洪日益增高的要求。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