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防洪--防洪措施

避洪工程

2020-04-09 21:00

分、蓄洪区蓄洪时,为保护区内群众生命安全、减少损失所采取的措施,又称避洪安全措施。中国的分蓄洪区内一般土地肥沃,早已开发,人口多、密度大,避洪工程是分、蓄洪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

沿革

中国江河平原堤圩建筑历史悠久,在兴建堤垸时,群众考虑到圩垸溃决的可能性,在高地建房、填筑土台,或在堤边、堤顶上建房避洪。随着生产与经济的发展,有条件的自备木船,平时在水网区作交通和田间运输工具;溃垸时能保一家生命安全。经济条件较差的,以木桶、木材、门板等料物,临时扎排逃离灾区。这一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1950年开始兴建分、蓄洪区,工程规划设计,就安排、建设安全台和安全区等避洪工程,或采取部分群众永久性外迁办法。经过多年实践,有的分洪区已建立比较完备的避洪安全系统。

工程系统

(参见荆江分洪工程、北金堤分滞洪区)

(1)通信与交通网。为了将洪水预报、警报或疏散命令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分洪区居民,设立正常的和非常的通信设备;为了便于居民安全转移,修筑公路,桥梁,使区、乡、村、队都能通行汽车或其他机动车;有条件的还可利用渠系通行船只,必要时建设通向外江、外湖的船闸。事先安排好群众转移的路线与安置地点,做好车、船来源规划。

(2)临时避水台及避水楼。在较大分洪区、离堤较远的居民,就其附近高地堆筑土台,台面人均面积3~5m2,台面高程按蓄洪水位加风浪安全超高,周沿酌设防浪设施。接到分洪警报后,先把老幼及贵重物资转移台上作短暂停留,并随时考虑再作有计划的转移。在淮河、黄河流域的这种工程称村台、房台,有的地区修避水楼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要求第2层楼板高程在设计洪水位以上,底层阻水的墙壁可临时拆除。建筑面积应满足计划居民短期生活基本要求,楼层多少,由经济条件与安全有利因素决定,一般不超过4层。

(3)备用移民房。建在分、蓄洪区围堤上或安全区内,依据移民人数规划修建,一般均为砖木结构,按居民每人4m2安排,建在滩地的移民房,地底高程必须高于当地设计水位1m左右。房屋划定迁移对象,相应承担管理养护,平时不用,定期维修,保证分洪时能迅速、安全地迁入。有的分洪区让临时迁安的居民暂时寄居在外地的居民家。对此,应事先做好安排,做到村对村,户对户。

(4)永久性避洪措施。即安全台(村台)和安全区。其位置主要选在分洪区围堤沿堤,应避开急流、崩岸和深水位置。①安全台根据安全、节约与便利生产的原则,有的建在区内,有的建在区外,台面高程一般与堤顶齐平。江水位低于蓄洪水位的堤段,安全台建在外滩。布点应考虑内外交通方便,利于转移。台面除考虑居民生产、生活及正常活动外,还要包括学校、机关、商店和医疗及其他公用设施占地。房屋布局须注意环境卫生和消防的要求。有防浪、护岸要求的堤段,应有针对性地修建有关工程。②安全区是一个完整的圩圈,一般具有较为完备的居住生活、生产功能。中国有的江河已经初步形成了有工商业、学校、邮电、医院及其他公用设施的安全区,并具一定规模的安全城镇,及相应的供水、排水系统。面积较大的,还考虑了部分农业、林副牧渔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副食品生产的发展。在建圩圈的同时,严格注意排水系统,特别是排水闸的建设,保留适量的蓄涝区,排水渠与分洪区排水渠道相连,分蓄洪时,安全区四周临高水位,设置临时或固定的提水泵站,及时排除涝水。

(5)移民建镇。分、蓄洪区安全建设的总结和新发展。具体作法是在既定分、蓄洪区选择基地,建成沿堤小圩(与安全区相似)。按分洪区大小、形状、人口情况布置,每镇相距不超过10km,分洪区居民全部安居在建镇区。移民建镇的办法对保证人身安全,减少分洪损失,执行分洪决策都更为有利。1998年大洪水后,长江中下游有条件的一些平原圩区,已开始成规模地移民建镇。

此外,在大的分、蓄洪区内,尚未实施移民建镇前,定居在其中的居民,还应置备部分木船、皮筏、水泥船,作为避洪的辅助工具,以应急时之需。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