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防洪--防凌

水内冰

2020-04-09 21:01

在河流水面以下任何部位结成的冰。

水内冰产生于尚未封冻的河段或封冻后的清沟内;在河流解冻后又遇严寒时,水面敞露处也会出现。它是由大小不同的薄片状、针状、羽毛状、梅花状、鱼鳞状、米粒状(参见彩图ⅩⅤ—8)、葡萄状等一种或数种形状的冰集聚而成,其中有的含有泥沙、碎石及杂草。固着在河底卵石、砂砾上的水内冰,又称锚冰或河底冰。当水内冰的浮力大于冰的重力与附着力之和时,则浮于水面。水内冰是形成冰花的主要组成部分。

ⅩⅤ—8 米粒状水内冰

张建华摄

形成条件

水内冰的形成条件是:①流动的水体;②过冷却水;③结晶核。在低气温的作用下,河水大量失热,水流紊动作用使水体温度降到略低于0°C时,不一定凝结成冰,但这时过冷却水遇到泥沙、杂草等物质,便立即形成水内冰。在结晶时,水体必须具有一定的流速,以便把形成水内冰释放的凝结潜热带走,使结冰过程继续进行。资料表明,河水由于飞溅、风吹和蒸发等,进入大气而冻结,再以粒晶形式返回河里,也可形成结晶核,产生水内冰。

根据黄河内蒙古河段昭君坟水文站观测,水内冰在阴天、晴天均能产生,日出前的凝结量最多。在同样气温和水流条件下,水内冰在金属物上结冰量最多,一夜间在7号铅丝上,可结成直径20~30 cm的冰柱;在直径为30 cm的半圆形金属网上,结成水内冰的重量可达50 kg以上;在混凝土板、搪瓷物上结冰量次之;在塑料、橡胶管上结冰量甚微或不结冰。水内冰的分布密度由水面向河底递减。石质、沙质和淤泥河床上,均能产生河底冰。

危害

水内冰的大量滋生,不仅能促使河流封冻,而且可能形成冰塞,壅高水位,造成危害;水内冰还会堵塞水电站、自来水厂进水口的拦污栅,影响水电站和自来水厂的正常运行。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