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防洪--洪水

淮河洪水

2020-04-09 21:01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80mm,其中淮河水系为910mm,沂沭泗河水系为836mm。淮南山区淠河上游年降水量高达1 500mm,流域北部与黄河相邻地区则不到650mm。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大可相差1倍。6~9月为淮河流域汛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54mm,占全年降水量的63%。汛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如1956年全流域平均降水量为838mm,而1966年为277mm。

暴雨特性

淮河洪水主要为暴雨洪水。暴雨集中在6~9月,6月暴雨主要在淮南山区;7月暴雨全流域出现的机遇大体相等;8月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暴雨相对增多,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9月流域各地暴雨减少。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主要是切变线、低涡、低空急流和台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淮河流域汛期降水影响很大,一般6月中旬~7月上旬副高第1次北抬,雨区从南岭附近移至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南部进入梅雨季节。淮河的梅雨期一般为15~20 d,长的可达一个半月。梅雨期后,随着副高第2次北抬,淮河流域受副高或大陆高压控制,暴雨减少,但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化和副高短期的进退,这时淮河流域也经常发生较大范围的暴雨。台风暴雨在淮河流域几乎每年发生,时间多在8月,雨区多在东部沿海,伸入流域内地的台风较少。但1975年8月台风伸入流域西部,停滞徘徊数日,造成洪汝河、沙颍河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

洪水特性

淮河流域分淮河和沂沭泗两个水系,其洪水特性有所不同。

淮河水系洪水

洪水主要来自淮河上游、淮南山区及伏牛山区。淮河上游干流河道比降大,洪水汇集快,洪峰尖瘦。洪水进入淮河中下游后,干流河道比降变缓,一般仅为0.03‰,沿河又有众多的湖洼、低地,经调蓄后洪水过程显著变缓。淮河左岸诸支流中,只有少数支流的上游为山丘区,多数为平原河道,安全泄量小,洪水过程平缓。淮河右岸诸支流均为山丘区河流,河道短、比降大,洪峰尖瘦。淮河洪水按影响范围可分全流域洪水和局部地区洪水两种类型。①全流域性洪水由长历时、大范围连续暴雨所造成,如1931年、1954年洪水,其特点是干支流洪水遭遇,淮河上游及中游右岸各支流洪峰接踵出现,中游左岸支流洪水又相继汇入干流,从而出现长达两个月左右的洪水过程,淮河沿线长期处于高水位状态,淮北平原大片地区洪涝为害。上中游洪水虽有洪泽湖调蓄,但对下游平原地区仍有严重威胁。1931年洪水,里运河大堤溃决,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沦为泽国。②局部地区暴雨洪水出现的机会很多。上中游山丘区的局部洪水也会在淮河中游干流形成较大的洪水,但对下游影响不大。发源于大别山区的史灌河、淠河是淮河右岸的主要支流,洪水过程尖瘦,对淮河干流洪峰影响很大。如1969年淮河正阳关水位达25.85m、流量为6 940m3/s,主要就是由这两条支流7月的一次洪水造成的。淮河左岸诸支流洪水流经平原地区,汇入干流时的洪水过程平缓,加上河道宣泄能力小,汇入淮河干流的洪峰流量不大,但洪水量对淮河干流的影响则很大。集水面积38 240km2的沙颍河汇入淮河干流的最大洪峰流量只有3000m3/s左右,而其洪水量可占正阳关一次洪水量的1/3以上。

沂沭泗河水系洪水

①沂、沭、泗河发源于沂蒙山区,洪水经人工开挖的新沂河和新沭河入海。沂、沭河上中游为山丘区,河道比降大,洪水汇集快,洪峰尖瘦,集水面积10 315km2的沂河临沂站,在上游暴雨后不到半天,就可出现10000m3/s以上的洪峰,一次洪水过程仅为2~3 d。②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构成的南四湖是沂沭泗河水系最大的湖泊,承纳湖西平原和湖东泗河来水,最大蓄洪量为48亿m3。湖东诸支流多为山溪性河流,源短流急,洪水陡涨陡落;湖西诸支流流经黄泛平原,泄水能力低,洪水过程平缓。南四湖出口泄量不足,发生大洪水时往往湖区周围洪涝并发。③南四湖出口至骆马湖之间邳苍地区的北部为山丘区,径流系数大,洪水涨落快,也是沂沭泗河水系洪水的重要来源。骆马湖汇南四湖、邳苍地区及沂河洪水,经新沂河下泄入海。新沂河为平原人工河道,比降较缓,沿途又承接沭河部分来水,因而洪水峰高量大,过程较长。④20世纪50年代以来,沂沭泗河水系各河同时发生大水的有1957年,先后出现大水的有1963年。与淮河洪水相比,沂沭泗河洪水出现时间稍迟,历时短,但来势迅猛。

淮河流域洪水峰量的变差系数较大,淮河干流中游各站30 d、60 d洪量的CV值为0.95~0.85。 沂沭泗河水系的沂河、沭河主要控制站临沂、大官庄洪峰流量的CV值为1.05,7、15、30 d洪量的CV值为0.95~0.90。

典型洪水

1921年洪水

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和调查研究成果,该年降雨持续时间最长、6~9月流域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这次洪水自6月16日第1次大雨之后,淮河干流正阳关站于6月17日开始涨水,8月30日出现最高水位23.44m,中渡洪峰流量约15000m3/s,120 d洪量约为800亿m3。洪泽湖蒋坝站洪水11月30日才退尽。与1931、1954年洪水相比,为20世纪以来历时最长、120 d洪量最大的洪水。因下游及时开放了3个归海坝,保全了里下河东堤没有溃决,灾情较1931年轻。

1931年洪水

6月下旬~7月底全流域出现持续长时间的大雨和暴雨,雨量主要集中在7月,月降水量为常年同期的2倍以上,最高的达3.5倍。淮河干流中渡站洪峰流量为16 200m3/s,60 d洪量为691亿m3。沿淮大堤自河南信阳至安徽五河主要决口有64处,淮北平原一片汪洋,洪泽湖以上洪水淹没面积约3.2万km2

1954年淮河水系大洪水

1954年梅雨期长达1个多月,7月淮河水系出现5次大范围的降水过程,平均月降水量达529mm。淮南山区、淮北平原出现多处月降水量超过900mm的暴雨区,最大点暴雨在大别山的吴店,为1 265.3mm。大范围的连续暴雨造成淮河干支流洪水并涨,洪峰叠加,中游干流长期处于高水位,淮北平原大片地区遭受洪涝。淮河正阳关最高水位为26.55m,洪峰流量达12 700m3/s,蚌埠和洪泽湖蒋坝水位分别达22.18m和15.23m,中渡站最大30 d洪量为513亿m3。1921、1931年淮河大水与1954年相似。1931年中渡站30 d洪量与1954年相近。1921年洪水历时长,中渡站120d洪量大于1931、1954年,达826亿m3

1968年淮河上游洪水

暴雨中心7 d降雨800mm,超过500mm的雨区面积为6 270km2。淮河上游干流息县站洪峰流量达15000m3/s,淮滨站洪峰流量、15 d洪量都超过50年一遇,淮滨县城受淹。

1975年8月洪汝河、沙颍河洪水

5 d降雨量超过600mm的面积为7 810km2,最大点暴雨林庄站1 d降雨1 005.4mm、3 d降雨1 605.3mm。洪汝河、沙颍河河道普遍漫决,板桥、石漫滩水库垮坝,造成大范围十分严重的洪水灾害。

1957年沂沭泗洪水

7月6~26日连续出现多次暴雨,南四湖湖东蒋自崖总降雨量达975mm,占当年汛期雨量的84%。沂沭河先后出现6~7次洪峰,临沂站最大流量为15 400m3/s。南四湖出现有记录以来最高水位,南阳站水位达36.48m,沿湖及湖西大片地区受淹。南四湖30 d洪量达114亿m3,相当于80年一遇。

1974年8月沭河、沂河洪水

暴雨中心3 d降雨435.6mm,沂河临沂站在上游水库调蓄的情况下,洪峰流量为10 600m3/s;沭河大官庄还原后的洪峰流量为11 100m3/s,相当于100年一遇。骆马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25.47m。

1991年淮河中下游洪涝

5月中旬到7月中旬发生了3次大面积暴雨,淮河水系最大30 d面平均雨量389mm,降水总量738.7亿m3。在充分利用上中游水库、行蓄洪区蓄滞分洪后,淮河干流正阳关和蚌埠站最高水位仍达26.52m 和21.98m,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第2位。洪泽湖蒋坝站7月17日最高水位14.08m,相应出湖流量10 250m3/s。造成淮河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中游沿岸及里下河地区涝灾尤其严重。

淮河流域干支流洪水特征见表。

淮河流域干支流洪水特征值表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