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防洪--主要江河防洪

淮河防洪

2020-04-09 21:01

淮河流域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洪水灾害频繁。流域性大洪水常常是干支流洪水遭遇,平原区洪涝并发。如1931年洪水淹地513余万hm2,仅下游地区就死亡7.5万人,灾情极为严重。防洪重点是中下游广大平原区,有淮北平原、里下河、南四湖及沂沭河下游地区,这些地区保护的人口多达1000万~2000万人,保护的农田都在70万~150万hm2以上。

沿革

淮河原是河槽宽深、出路通畅、独流入海的一条河流,沂河入泗,泗河入淮,淮河于涟水县云梯关入海,海潮可上溯到盱眙。历史上黄河多次南决入淮,尤以1128~1855年间的黄河夺淮入海影响最大。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今开封市)留守杜充于滑县西南人为决河,使黄河东流夺泗入淮;1194年“河决阳武”,黄河主流夺淮。以后黄河主流沿泗水、汴河、濉水、颍水、涡河入淮河,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明万历年间潘季驯主持治河,大筑堤防,把黄河东出徐州由泗夺淮的主流固定下来,成为下游黄淮入海的惟一河道。直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北行,黄淮再行分开(参见淮河水利史)。黄河长期夺淮打乱了水系,干支流河道淤积,改变了地形,也有人为蓄水冲沙影响,在淮河、泗河和沂河下游洼地逐步扩展形成了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淮河故道淤积成为今天的废黄河,淮河失去了入海出路。废黄河将淮河一个流域分割成淮河和沂沭泗两个水系,并成为这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淮河被迫于1851年改道入长江,沂沭泗河另找入海出路。黄河夺淮加深了淮河流域防洪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是淮河水灾不断的根源之一。1938年花园口黄河南堤被炸开,黄河又一次夺淮9年,豫东、皖北大片土地被淹,破坏了颍河支流和涡河上中游干支流河道,泥沙淤积破坏了河系。1855年以后的130多年间,流域内发生波及两省以上的洪水20次,平均6.5年一次,其中1866、1931、1954年3次洪水最大。1949年以前淮河流域没有水库或其他蓄洪工程,堤防矮小残缺,河道防洪能力很小,水患频繁。

洪水灾害

1921年淮河流域罹灾严重。7月中旬至9月底,淮河干流长期处于高水位行洪。据鲁、豫、皖、苏4省统计,农田淹没面积330余万hm2,灾民766万余人,经济损失2.15亿元,为20世纪淮河流域著名的3次大水灾之一。

1931年灾情为20世纪4次全流域性洪灾中最严重的水灾。全流域有100余县受灾,513万hm2农田受淹,2000余万灾民,22万人死亡。

防洪系统

1949年以后,贯彻“蓄泄兼筹”的方针,全面规划、统一治理,开展大规模的治淮建设,淮河防洪列为首要任务,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从山区到平原全面发展。经过治理初步形成了防洪工程系统,效果显著。

淮河水系

流域面积约19万km2,上游已修建水库30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库18座,总库容142亿m3,防洪库容42亿m3。淮河水库主要控制支流洪水,但对于干流防洪有一定作用,如洪汝河宿鸭湖水库、史河梅山水库和淠河响洪甸水库,当淮河干流发生洪水时可以蓄洪错峰。支流一般在丘陵区以下设有堤防。淮河中游正阳关是洪水汇集之处,正阳关以上流域面积8.9万km2,占中渡站(洪泽湖出口)面积15.8万km2的58%,洪水量占64%左右。正阳关以下淮河左岸为防洪重点保护区淮北平原。1954年特大洪水,7月1~29日中渡以上降雨788亿m3,正阳关流量12 700m3/s,洪泽湖最大入湖流量为15 800m3/s, 正阳关和中渡30 d洪水量分别为327亿m3和513亿m3。1955年后,淮河防洪规划正阳关以下按1954年型洪水标准设防。为控制淮河干流洪水,利用沿淮的湖泊洼地,建设了正阳关以上

洼、城东湖、城西湖和以下的瓦埠湖4个蓄洪区,防洪库容65亿m3,开辟

河分洪道和18个行洪区,行洪区行洪流量占淮河干流流量的20%~40%。增修加固正阳关以下至下草湾的淮北大堤,建淮南市和蚌埠市圈堤,保护70万hm2农田、津浦铁路、京九铁路、淮南煤矿及电厂的安全。加上退堤、切滩和泊岗以下淮河裁弯等河道整治措施,正阳关以下泄洪能力从1949年以前的不足6000m3/s提高到10000m3/s,涡河口以下为13000m3/s, 防洪标准接近50年一遇。淮河北岸为平原区,各支流都有排涝防洪任务,采取疏浚河道、培修堤防,并在洪汝河、沙颍河和奎濉河上建洼地蓄洪工程5处,总容积7.71亿m3。开挖茨淮和怀洪两条新河,各分泄颍河和淮河洪水2000m3/s,减轻颍河和淮河干流的洪水负担,改善了淮北地区的防洪排涝条件。

1954年洪水与1931年洪水相类似,但由于治淮初期防洪工程发挥作用,保护了铁路、工矿和城市安全,特别是洪泽湖和里运河大堤安全,使里下河地区避免了1931年那样的灭顶之灾。1982年和1991年淮河发生中等洪水,经过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蓄泄调节,无一处溃决。1995年采用了先进的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建成了淮河防洪调度系统,可快速、准确地为防汛部门决策提供各类防汛信息、洪水预报和调度方案。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已开工建设,计划于2005年完工,在淮河干流中游增加蓄洪库容20亿~30亿m3,将使中游主要保护区保护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洪泽湖水库和里运河大堤是保护淮河下游里下河地区2万km2面积的重要防洪屏障,其防洪作用是:①洪泽湖有巨大的蓄洪调节能力,总库容131亿m3,滨湖圩区破圩蓄洪时,最大库容169亿m3。②三河闸以下入江水道在高邮湖西面裁弯缩短入江路线,入江口的万福、芒稻、太平、金湾4座节制闸排洪能力达12000m3/s。③高良涧往东排洪输水兼用的灌溉总渠于扁担港入海,泄洪800m3/s,连同废黄河总入海流量1000m3/s。④淮沭新河相机分泄淮河洪水,经新沂河入海,设计最大分洪3000m3/s。⑤加固里运河大堤,废除归海五坝。不计相机分洪的流量,淮河下游入江入海排洪流量由不足8000m3/s提高到13000m3/s,出路大有改善,重要堤防防洪标准大于50年一遇。

入海水道工程于2003年完工,近期泄洪量2 270m3/s,使淮河下游主要保护区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以上。

沂沭泗水系

流域面积约8万km2,黄河北徙以后没有整治,每遇暴雨,沂沭泗三河洪水分别在南四湖地区、陇海铁路两侧连成一片,相互侵扰为害。1949年初,山东、江苏两省首先采取调整水系、洪涝分治、开挖新河、筑堤束水、漫滩行洪等措施进行治理。上游山东省在沭河左岸大官庄辟开马陵山,开挖新沭河东流于临洪口入海;在沂河左岸彭家道口至大官庄开挖分沂入沭洪道。下游江苏省在骆马湖嶂山切岭出口处往东开挖新沂河,于灌河口入海。两省工程均于1953年初步完成,为解决洪水出路奠定了基础。1957年沂沭泗水系遭遇特大洪水,南四湖30 d洪水总量114亿m3(相当于90年一遇)。沂河临沂站流量15 400m3/s。20世纪70年代初,再次研究沂沭泗水系防洪规划,肯定上述防洪规划指导思想,但认为防洪标准需进一步提高,沂沭河洪水尽量就近经新沭河东调入海,腾出骆马湖接纳南四湖下泄的洪水,经新沂河入海,简称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工程。水系主要防洪工程有:上游修建山谷水库,扩大分沂入沭河和新沭河,在沂河刘家道口和沭河大官庄建闸控制,沂河、沭河洪水大部东调入海;疏浚韩庄运河和中运河,扩大新沂河,改善南四湖和骆马湖蓄洪工程。上游已建水库2000多座,其中大型水库18座,总库容47亿m3,防洪库容14亿m3。南四湖、骆马湖总容量分别约为54亿m3和19亿m3,防洪库容分别为38亿m3和11.5亿m3。新沭河、新沂河现在能分别泄洪5000m3/s和7000m3/s,为1949年前的12倍多,沂沭泗地区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1974年沂沭河上游发生大台风暴雨,沂河临沂站还原后洪峰流量为13 900m3/s,沭河大官庄还原后洪峰流量为11 100m3/s,新沭河大官庄向东分洪4 250m3/s;南四湖和骆马湖蓄洪后,新沂河沭阳流量6 900m3/s,超过设计流量900m3/s,下游重要堤防未决口,黄墩湖没有滞洪,保证了沂沭河下游地区的安全,防洪工程初见成效。1998年建成沂沭泗防洪信息服务系统,可快速为决策者提供服务。

“东调南下”工程一期已完成,二期计划于2005年后完成,将使沂沭泗河中下游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海堤

东部滨海地区地势平坦,沙土海岸易受海潮侵袭,淹没村庄,毁损庄稼。史书记载,早在北齐天宝元年(公元550年)在海州(今江苏省灌云县)东筑堰,“外御咸潮,内引淡水”。以后历年都有修筑,较为著名的有唐朝李承所筑捍海堰,在此基础上宋朝天圣年间(1023~1032年)兴化县令范仲淹延长加固,北起阜宁南迄海安县的范公堤,堤线大致沿现今的串场河西岸。由于苏北海岸线不断淤积延伸,1949年后,沿新海岸线全部修筑了新海堤,并在一些河流入海口建闸,解决了挡潮御卤与排泄洪涝的矛盾。经过不断加固,海堤有效地保护了沿海地区以及连云港等城市的安全。

防汛调度运用

①淮河干流。充分利用河道行洪,运用行洪区分洪,扩大河道泄洪能力;运用水库、湖泊和蓄洪区蓄洪,控制河道的水位流量。

洼和城东湖按规定水位运用。正阳关达到设计洪水位,淮北大堤紧张时启用城西湖蓄洪。洪泽湖蓄水达到规定水位时,在滨湖圩区滞洪。②沂沭泗水系。南四湖水小、下游水大时,南四湖控制下泄或关闸。南四湖水大、下游水小时,南四湖下泄不控制;南四湖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时,滨湖洼地滞洪,韩庄运河参加泄洪,在不影响徐州工矿城市安全条件下,蔺家坝闸参加泄洪,新沂河加大排洪,骆马湖蓄洪。骆马湖水位达到保证水位,仍有上涨趋势时,黄墩湖滞洪。

洼、城西湖运用,洪泽湖周边破圩滞洪,以及淮河和沂沭泗河防御特大洪水的调度,均需报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批准。

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

淮河流域防洪存在问题有:初步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仅能防御普通洪水,标准不高,淮河中游控制工程目前尚未建成,超过1954年的洪水尚不能防御,下游入海出路还未完全打开;沂沭泗河“东调南下”工程没有完成;一些防洪水库尚未建设,重要支流没有治理;行蓄洪区的频繁使用与区内居民生活、生产存在矛盾;病险工程多;平原洼地排水困难;非工程措施比较薄弱,超标准洪水防范办法不落实。因此,应加快淮河流域防洪工程建设进度,按规划扩大河道泄洪能力,增修水库和洪水控制工程,扩大入海出路。加快支流治理,搞好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并对行蓄洪区进行调整,完善非工程措施,建立标准比较高的和比较完备的防洪减灾体系。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