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环境水利--环境水利

需氧量

2020-04-09 21:02

需氧有机物由微生物分解为简单、稳定的无机物质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需氧有机物是水体中能通过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过程消耗溶解氧的物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含量越多,耗氧量越多,水体的有机污染程度也越严重。

城市混合污水和农田排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木质素、糖类、有机酸、有机合成工业制品、有机原料和废物等。这些有机物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最终分解为简单而稳定的无机物(如二氧化碳和水等)。在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造成水污染。水体中的这些需要耗氧分解的物质,也称耗氧有机物。在水质监测中,常采用下列指标表示水体中耗氧有机物的含量:生物化学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简称TOC),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简称TOD)。

生物化学需氧量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又称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一般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是有机物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氨,又称碳化阶段;第2阶段是氨在硝化菌作用下,被氧化为亚硝酸根、硝酸根,又称硝化阶段。有机物分解速度和程度同温度、时间有密切关系。为了使测定的BOD结果具有可比性,通常采用在20℃条件下培养5 d后测定的溶解氧消耗量作为标准,称为五日生化需氧量,记为BOD5。生化需氧量只反映有机物碳的生化消耗氧量,测定结果BOD5要比COD值低。

化学需氧量

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氧化为CO2、H2O和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水体中有机物氧化的难易程度差别较大。化学需氧量只表示在规定的条件下,水体中可被氧化物质所耗氧量的总和。化学需氧量测定是在强酸性条件下用氧化剂氧化有机物的方法进行的。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为氧化剂来氧化水体中的有机物,称高锰酸钾法,计为高锰酸盐指数。此法氧化能力较低,只能氧化比较容易氧化的有机物,适用于清洁或轻污染的水体。以重铬酸钾强酸性溶液为氧化剂来氧化水体有机污染物,称为重铬酸钾法,计为化学需氧量。此法氧化能力强,适用于污染严重的水体和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用上述2种方法测定同一水样,结果往往不一样,故在报告化学需氧量测定结果时,必须说明测定方法。

总有机碳

测定方法是在特殊的燃烧器中,以铂为催化剂,在900℃温度下,将水样汽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中的CO2含量,以确定水样中的碳元素总量。在此总量中减去碳酸盐等无机碳含量,即为总有机碳值。

总需氧量

将有机物(碳、氮、氢、硫等)全部氧化成简单无机物(二氧化碳、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所需要的氧量。其测定方法是在含有一定氧的气流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样,并将其装入以铂为催化剂的燃烧管中,在900℃温度下燃烧,然后测定残气中剩余氧量,即为水样有机污染物耗氧总量。

在水质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BOD5与TOC或TOD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例如,日本多摩川河水中,BOD5与TOC的相关关系式为:BOD5=1.72TOC-1.9;BOD5与TOD的相关关系式为:TOD=1.34BOD5+4.7。在污染的河流中,BOD5与DO(溶解氧)的关系如图所示。

BOD5与DO沿河关系图

在未受污染水域中BOD5很低,DO处于正常状态。污水注入后,BOD5急剧增加,DO含量急速降低。随着分解作用的进行,BOD5逐渐降低,直到恢复至污水注入以前的水平。DO在耗氧作用和复氧作用相互影响下,呈规律性变化。根据BOD5和DO变化曲线,可把河段划分为水质恶化区、恢复区和清洁区。

测定废水中BOD5和CODCr是废水生化处理过程中常用的2个水质指标,用BOD5/CODCr比值评价废水可生化性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在一般情况下,BOD5/CODCr值越大,说明废水可生物处理性愈好。评价可生化性指标见表。

废水可生化性评价参考数据表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