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环境水利--环境水利

底泥

2020-04-09 21:01

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底部积累形成的沉积物质。沉积物包括无机颗粒物、有机碎屑物和有机颗粒物等。底泥形成的水土界面,为各类物质构成了特殊的缓冲载体,是河流、湖泊等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性质及影响

底泥富含营养物,可间接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对上覆水质产生重要影响。输入到水体的一部分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作用而蓄积在底泥中。湖泊底泥通常受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而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表层部分污染较为严重,污染物含量随深度增加而下降。含有丰富营养物的底泥可能成为水体潜在的内源性污染源。在一定条件下,水—沉积物界面的物质交换可对上覆水体的营养水平和环境质量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个污染湖泊的外源即使得到了完全或有效控制,但由于内源性污染底泥的大量存在,湖泊水质也可能受到污染,而出现较明显的改善大约需经过10~15年的时间。此外,底泥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如流速加大、人工疏浚挖泥、底栖动物的搅动等,还会再次浮起,并大量释放营养物质和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参见次生水污染)。对底泥污染物的监测,有助于了解水体中污染物质存在的状况及其对水体可能产生的危害。

底泥对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群体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①悬浮物质沉积到水底可直接抑制底栖生物的生存;②有毒物质或耗氧有机物沉入水底,可能直接毒害底栖生物或腐败耗氧,使底泥黑臭;③汞、镉、铅等重金属很容易吸附在颗粒物上而沉入水底,浓度高时有直接毒害作用,浓度低时也可能积累在底栖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④在厌氧条件下,底泥中的微生物能把金属汞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在水生生物体内富集,间接地威胁人体健康。

处理及利用方法

污染底泥的清除方法主要有:加大水量,冲刷河床,搬移底泥;种植水生植物吸收底泥中的营养物,并抑制底泥中污染物的再次释放;进行人工疏浚,清除污染底泥等。在机械疏浚时,要防止因大范围搅动底层而使底泥大量上浮,产生二次污染。

疏浚后的底泥按污染程度分别进行处理或处置。对清洁底泥一般采用堆放、筑路(堤)或用于农田复土等方式处置。当污染底泥作农用时,按 GB 4282—84《农用底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控制,提出适宜的农田施用措施。如主要为有机污染的底泥,受重金属污染较小,营养物含量较丰富,可作农田、果园肥料;对于肥力低或含有害物质的淤泥,可作洼地填料;对于重金属含量高,特别是汞、镉含量高的疏浚底泥,则进行底泥后处理,即分离污染部分,对分离出的污染严重的底泥,设置专门的蓄泥池进行填埋,并定期监测。

研究与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底泥研究的重点为:底泥中磷元素的释放和循环;环境清淤、污染底泥的再利用以及采用水生植物方法有效吸收底泥中的营养物,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等。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