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以南80 km青铜峡市境内,黄河干流青铜峡谷出口处,是一座闸墩式水电站。工程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等综合利用效益。灌溉最大引水流量630 m3/s,灌溉面积41万hm2。电站装机容量302 MW,保证出力90.3 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1.01亿kW·h(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是宁夏电网的主力调峰、调频电厂,1985年宁甘联网后,只作为调峰运行。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27.5万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24亿m3,多年平均流量1 028 m3/s,多年平均年输沙量2.15亿t,多年平均含沙量9.83 kg/m3,实测最大含沙量431.35 kg/m3。水库正常蓄水位1 156 m,相应库容6.06亿m3,日调节低水位1 155.5 m,水库冲淤最低水位1 151 m,1978年水库达到冲淤平衡,现有库容0.56亿m3。 工程于1958年8月开工,1960年2月截流,1967年12月第1台机组发电,枢纽土建工程基本竣工,1978年8台机组全部投产。工程土石方挖填总量430.6万m3,混凝土浇筑67.67万m3,总投资2.55亿元。1992年利用河西总干渠多余引水流量,在左岸扩建1台30 MW机组,提高保证出力6 MW,增加多年平均年发电量0.868亿kW·h,1994年投产并网发电。1960年工程截流后,灌溉年引水量由工程修建前的16亿m3增加至20世纪90年代70亿m3。截至1993年底,累计发电215.24亿kW·h,总产值达13.66亿元,是工程投资的5.3倍。水库淹没耕地面积56 680 hm2,迁移人口19 315人。 枢纽挡水建筑物前沿总长687.3 m,自左至右布置有:河西挡水混凝土重力坝长91.5 m,挡水闸墩式电站和混凝土溢流坝长262.25 m,河东挡水混凝土重力坝长177 m,岸边混凝土泄洪闸长48 m,岸边挡水混凝土重力坝长36 m,河东土坝长100.5 m。此外,还有副厂房、开关站、河西灌溉总干渠、河东灌溉总干渠、河东高干渠。水电站平面布置见图。

青铜峡水电站平面布置图
工程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7 830 m3/s;1 000年一遇洪水校核,洪峰流量10 000 m3/s,最大下泄流量分别为6 420 m3/s、7 210 m3/s(龙羊峡水库与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 大坝为混凝土坝,坝顶高程1 160.2 m,最大坝高42.7 m。 河西灌溉总干渠,灌溉银川平原30万hm2土地,其控制水位1 138.5 m,引水流量450 m3/s。河东灌溉总干渠,灌溉吴忠平原6.7万hm2土地,其控制水位1 139 m,引水流量110 m3/s。河东高干渠灌溉灵武、陶乐等土地4.7万hm2,控制水位1 155.5 m,引水流量70 m3/s。 闸墩式水电站厂房为半露天式布置,闸墩宽21 m,每个闸墩内安装1台竖轴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并设有2条泄洪排沙压力管道,其进口在蜗壳进水口下部,防止电站进口淤积和减少水轮机泥沙磨损,200 t/40 t半门式起重机布置在闸墩顶部。1~7号机组单机容量36 MW,8号机单机容量20 MW。1号机尾水退入河西灌溉总干渠,8号机尾水退入河东灌溉总干渠,2~7号机尾水泄入下游主河道。左岸新扩建的机组为引水道式岸边厂房,水道长287.69 m,单机容量30 MW,尾水退入河西灌溉总干渠。水电站6台主变压器布置在闸墩尾水平台上,开关站布置在下游左岸。 7孔溢流坝与闸墩式厂房间隔布置,每孔宽14 m,堰顶高程1 149.4 m,设计共泄3 290 m3/s,采用面流与下游衔接。闸墩内泄洪排沙压力管道共12孔,设计泄洪流量1 980 m3/s。下游混凝土护坦长50 m,宽224 m。河东岸边泄洪闸3孔,底坎高程1 140 m,孔口宽10 m、高5.5 m,泄洪能力2 100 m3/s,斜坡式消力池与下游衔接。 青铜峡闸墩式水电站在闸墩内布置泄洪排沙压力管道,取得了显著排沙效果。经科研单位在工程现场研究,实际测定:泄洪排沙压力管道过水含沙量为42 kg/m3,水轮机过水含沙量为5.12~5.66 kg/m3。1973年8月28日比较测定,全部打开泄洪排沙压力管道,出库含沙量可高达210~270 kg/m3;只打开溢流坝表孔,出库含沙量降到150 kg/m3。8月29日测定出库含沙量相应为150 kg/m3和82.7 kg/m3。采用闸墩式水电站布置,保证了河西、河东灌溉进水口不发生淤积。 工程由水利电力部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水利电力部第三工程局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