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国黑龙江省海林市境内,距牡丹江市130km,是牡丹江下游第1座大型水电站(见图)。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利用效益;为黑龙江省电网起主导作用的调峰电源,可缓解严重缺少水电调峰的局面;对下游拟建的各梯级水电站发电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莲花水库还作为拟建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的下水库。

莲花水电站平面布置图
坝址控制流域面积3.02万km2,多年平均流量228m3/s。坝址地处寒冷地区,多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45.2℃。坝址位于牡丹江急转弯处,呈不对称U形河谷,河床紧靠右岸,基岩为下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后期穿插有中酸性的闪长岩脉、花岗斑岩脉和正长斑岩脉。 水库正常蓄水位218m,总库容41.8亿m3,为不完全多年调节。历史最大洪水流量10 600m3/s,设计洪水流量(0.2%)17 500m3/s,校核洪水流量(PMF)29 800m3/s,枢纽最大泄量19 420m3/s。枢纽主要建筑物有主坝、副坝、右岸溢洪道、右岸引水系统及水电站厂房。 主坝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71.8m,坝顶长902m,上下游坝坡均为1∶1.4。副坝为黏土心墙砂砾石坝,最大坝高47.2m,坝顶长270m,上游坝坡1∶2.25~1∶2.5,下游坝坡1∶2~1∶2.5。 右岸开敞式溢洪道总长990m,堰顶高程205.6m,溢流前缘宽130m,设7孔弧形闸门,挑流消能,最大泄量18 570m3/s,相应单宽泄量206.33m3/(s·m)。 岸塔式进水口底板高程158.5m,2条引水隧洞内径13.7m,长度分别为620.54m和493.98m;调压井为阻抗式双圆弧形,折算直径15.88m。 水电站厂房长、宽、高分别为160.5m、29.4m、55.98m。厂房内安装4台单机容量137.5mW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550mW,电站保证出力55.8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97亿kW·h。 截流后第1个汛期采用大坝预留250m缺口和2条导流隧洞(导流隧洞后期与引水隧洞结合)联合过水;第2个汛期采用碾压砂浆固坡防渗坝体临时断面挡水,溢流道明渠和导流隧洞联合泄流。 主体工程量:土石方开挖664.7万m3,石方填筑670.9万m3,混凝土浇筑54.5万m3,钢筋钢材2.26万t。工程总投资45.47亿元。 枢纽主体工程于1992年11月开工,1994年10月大江截流,1996年8月末下闸蓄水,同年年底首台机组发电,1998年9月机组全部投产,1999年10月通过竣工验收。 枢纽建设中,在解决大坝冬季施工、面板防冻、施工导流、电厂“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梯调遥控”等技术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用减少层厚、增加碾压遍数、调整级配的办法解决坝体垫层料和过渡层冬季不洒水施工问题。采用苯板保温,混凝土面板空库过冬取得成功。采用堆石坝预留250m缺口过水,分期度汛(汛前期为6月30日以前,大汛Ⅰ期为7月1~20日,大汛Ⅱ期为7月21日~9月31日),坝体先左岸、后右岸分段施工等方式解决寒冷地区长坝线、大体积面板坝施工问题。采用计算机远程监控,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梯调遥控”,并与机组同步投入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