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工程勘测--地貌

易贡滑坡堰塞湖

2020-04-09 21:02

2000年4月9日下午8时许,中国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支流易贡藏布河上,发生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大的滑坡堵江事件,滑坡体从左岸扎木弄沟高程5 520 m的冰峰(拉雍嘎布山)下滑,在10 min内,滑程达10 km,滑落差超过3 300 m,形成平均厚60 m,最厚100 m,体积达2.8亿~3亿m3的堆积体,其大部分进入易贡藏布河成为巨型堰塞坝。上游易贡湖湖水受阻急剧上涨,造成大规模溃坝态势。

扎木弄沟的基岩为石炭系旁多群片麻岩夹大理岩,有花岗岩侵入体。沟底呈上陡下缓的抛物线,有利于高位岩体的势能向动能的转化。滑坡体物质来源复杂,主要有4类:冰峰一带岩层层面与断层组合的大型基岩楔体,估计体积为数千万立方米;陡坡段的崩塌堆积;平缓段的大量冰水沉积、坡积及岩体风化的细粒物质;易贡藏布河河床冲洪积卵石与块石。2000年1~3月,易贡地区气温比历年同期高1~3 °C,冰川开始消融,冰水的入渗,使位于扎木弄沟沟头拉雍嘎布山高程5 000 m以上的巨大楔体岩体突然崩落,驱动下方陡坡及平缓段的崩坡积与冰水沉积物沿抛物线沟底高速运动,冲出沟口,横切易贡藏布河并与河水及空气强烈混合,形成土、石、水、气混合体,至右岸遇陡壁阻挡后改变运动方向,转化为向上、下游方向的泥石流。该滑坡经历了高位基岩崩滑—堆积层滑坡—碎屑流—土石水气混合—泥石流等过程,具复合滑坡特征,集大规模、高位、大落差、大滑距、高速于一身。这些特征是易贡地区特定地形地质、气候、水文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滑坡所形成的堰塞坝,高出上游易贡湖水面约58 m,高出下游坡脚约90 m,底宽2 200~2 500 m,顶宽约200余m,体积约1.5亿m3。由于坝体雄厚,高宽比小,下游坡十分平缓,在湖水不漫顶条件下可以保持稳定。但坝体以风化及冰水沉积的砂性土为主,碎块石仅占10%~30%,且表部疏松,在自然漫顶或开渠引流时均会迅速发展成溃坝。

堰塞湖形成后,测得易贡湖入湖流量为518 m3/s,水位上涨29.02 m,上涨速度约1 m/d,库容10.7亿m3。随着水位上涨,易贡湖周边两乡三场将全部被淹,5 000余人将失去家园;一旦堆积体被漫顶溃决,所产生高水头、大流量的持续溃坝水流,将扫荡两岸的道路、桥梁、农田、居民点和通信、军事设施,引发滑坡崩塌,严重影响生态环境。

滑坡堵江事件引起中国中央政府和西藏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组织专家组赶赴现场,研究抢险救灾方案。方案包括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沿堰塞坝鞍部“开渠引流”,以减少库容,降低水头。泄水渠通水2 d后,滑坡堆积体开始溃决,溃决过程历时约24 h,溃口处的滑坡堆积物已基本冲走,上游水位降至滑坡堵江前水位,最大瞬时溃决流量估算达121 000 m3/s,下泄水流水位高出下游318国道通麦大桥26 m,造成16 km川藏公路多处被毁,通信光缆、通麦大桥受损,引发多处山体坍塌。但抢险方案的实施,减少了约20 m水头,减少下泄水量,大大减轻了下游灾害,也使上游易贡湖周围约5 000多人赢得返回与重建家园的时间。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