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规划--流域规划与工程规划

黄河口整治规划

2020-04-09 21:01

黄河口为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位于渤海湾与莱州湾之间,现在的河口范围是从滨州以下开始,包括河流近口段、三角洲和滨海区3部分。

河口概况

滨州至宁海为河流近口段,是受河口溯源堆积和溯源冲刷影响的主要河段,长50余km,堤距窄,险工多。其中麻湾至王庄段约30km,一般堤距为1km,最窄处只有460m,是有名的“窄胡同”,为防洪、防凌的重点。宁海以下,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支脉沟口约5 450km2的扇形面积为河口三角洲,是黄河1855年改道由利津入海后形成的(见图)。三角洲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其中2/3的地面高程在4m以下,由于河口段屡有摆动,河道所经之处较高,地形稍有起伏。三角洲海岸线外侧20km的浅海区域为滨海区,中部神仙沟口外最深,10m等深线距岸仅4~5km,西部次之,南部莱州湾最浅,10m等深线距岸20km以上。黄河口潮差一般仅1m左右,潮流、海浪等海洋动力也较弱,感潮河段仅20余km。

黄河口平面示意图

按利津水文站1950~1985年资料统计,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平均年水、沙量分别为420亿m3和10.5亿t。由于海浅潮弱,黄河进入河口的巨量泥沙,只有约1/3能带往深海,其余填海造陆,使河口沙嘴每年以数公里的速度淤积延伸,河口河道坡降随之变缓。当河口淤积延伸到一定程度,不适应泄洪排沙的要求时,就另寻捷径入海,河口发生摆动、改道,如此循环往复。自1855年以来,发生在三角洲顶点附近的河口改道共10次,而口门附近的小摆动则经常发生,黄河三角洲因此不断扩展。随着河口变迁而造成的溯源冲淤,河口河道水位也发生周期性升降变化,但总趋势是逐步升高,并影响到河口以上的水位。1986年后,由于上游龙羊峡等大型水库投入运用进行调节、全河水资源用量增加以及水土保持显效等原因,黄河进入河口地区的水、沙量大幅度减少,河口延伸速度有所减弱。

治理成就与问题

1949年前,河口地区多盐碱荒地,人烟稀少,三角洲顶点以下可任黄河自由迁徙,三角洲堆沙范围广,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三角洲岸线伸展和河口河段水位升高的速度。20世纪50年代,三角洲地区逐渐得到开发利用,先后建立农场、林场和军马场,修建了一些排灌工程。60年代开发胜利油田后,黄河口治理开始受到重视。先后以安排黄河入海流路,减轻洪、凌威胁为中心,多次进行河口治理规划,实施了许多工程,主要有:①1976年有计划地把黄河从淤积延伸严重的钓口河人工改道入清水沟流路,避免自由改道带来的损失。②加高加固近河口段的临黄堤,并延伸了三角洲河道两岸堤防,以适应河口延伸和河道水位的升高,保障油田建设。③展宽麻湾至王庄段窄河道。④修建了近30处引黄灌溉和供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油田用水。80年代以来,河口地区石油工业进一步发展,油田几乎遍布整个三角洲范围,对河口整治提出了稳定流路的更高要求。当前的问题除防洪工程还不完善,洪水威胁依然存在外,主要是河口地区地势低洼,生态环境脆弱,涝、潮、碱、旱、冰等灾害都很频繁。同时,作为河口地区惟一淡水水源的黄河来水量大幅减少,断流现象日益严重。这些都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整治规划

黄河口整治规划的关键是处理好进入河口的巨量泥沙、充分利用黄河的水、沙资源为河口地区的经济开发服务。按照河口演变规律,黄河入海流路要有计划地改道,保持必要的摆动范围,充分利用海域容蓄泥沙和海洋输沙能力,减缓河口淤积延伸速度。要研究延长每条入海流路走河年限的措施,以适应石油开发的要求。同时,还要利用黄河泥沙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改善三角洲的生态环境。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①研究提出几条能走河50年左右的入海流路的布局和改道计划。根据当前水沙条件,要首先研究继续充分使用现行清水沟流路,并提出延长其走河年限的措施和相应的防洪工程措施。②按照来水情况和对工农业用水的预测,提出河口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布局及相应措施安排。③引黄放淤改土,抬高三角洲地面,并结合油田发展,有计划地扩大三角洲面积,相应修建防潮堤,保障三角洲的安全,以利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