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规划--流域规划与工程规划

长江流域规划

2020-04-09 21:00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河流,流域面积180万km2,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7%。开发治理长江,综合利用流域各项资源,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参见105页长江水系示意图及彩图Ⅰ—3)。

Ⅰ—3 长江流域示意图

流域特点

(1)流域地势西高东低,横跨中国大陆三级阶梯。长江上游流域面积约100万km2,除四川盆地中心高程为300~700m的丘陵平川外,大部为高程1000 ~4 500m的山区、高原。河道坡降陡、落差大,干流宜宾以上集中了全江落差的95%。长江三峡河段,两岸悬崖峭壁,最窄处水面宽只有100多m,水流湍急,洪枯水位变幅最大可达50多m,洪水期间天然壅水起着削减洪峰的作用。长江出三峡后进入中下游地区,除部分山岭高程在1000m左右外,大部分为高程200m以下的丘陵、湖泊和平原,长江河口三角洲高程在10m以下。全流域山地和丘陵占流域面积的84.7%,平原占11.3%,河流、湖泊等水面面积占4%。平原区绝大部分分布在中下游沿江两岸,地势低洼,湖泊密布,江湖相通,是长江历史上洪水泛滥滞蓄的场所。

(2)流域内属温带气候。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温暖潮湿,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长江干流汛期一般为6~10月份,其中七八两月降雨集中,易产生较大洪水。流域洪水大体有两种类型:①由流域性的普遍暴雨造成。这种类型虽然每一大支流的洪峰流量并不特别大,但各支流洪峰相互遭遇或前后紧接发生,使干流形成洪峰高、持续时间长、总量特大的洪水。②由局部地区发生强度特大的集中暴雨形成。这种类型洪水对干流的某些河段和某些支流往往造成峰高量大的特大洪水。在已发生的各种典型洪水中,宜昌以上的汛期水量及主汛期水量均约占全江同期的50%或更大,构成了对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河段的严重威胁(参见长江洪水)。

(3)流域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全流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5%;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的34%,其中水稻产量占全国的1/2;油料、棉花产量占全国的1/3左右;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33%。流域内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贵阳、长沙、南昌、无锡、苏州、合肥等重要城市。全流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左右。矿藏丰富,钛、钒、汞、磷等矿产的储量占全国的80%~90%,铜、锑、钨、钴矿等占50%以上。森林面积3 530万hm2,木材蓄积量25.5亿m3,分别占全国的35%和25%。可供养鱼的淡水面积193万hm2,淡水鱼产量占全国的50%。

(4)中下游沿江两岸平原湖泊洼地不断被围垦缩小。荆江河段在明代形成荆江大堤后,云梦泽逐步开发为现在的江汉平原,排洪能力严重不足,洞庭湖分蓄洪水的机遇增加,淤积加快,调蓄洪水的能力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现状防洪能力较低,遇到1931、1954年大水,长江超额洪水量都很大,1998年洪水来量超过河道安全泄量也较多。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普遍高出两岸地面,共有约467万hm2易涝面积,往往先涝后洪,加重了灾害。

(5)流域水量相对丰沛,是中国丰水地区之一。流域平均年径流量9 600余亿m3,折合单位面积产水量约53万m3/km2,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水量的年内时程分配相对均匀,干流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约0.22。年际存在丰、枯水年的交替循环周期,但变差系数较小,水量相对稳定。可供水量除满足本流域不断增长的用水需要外,尚有一定余水可资北调,是严重缺水的华北地区的可靠外补水源(参见中国水资源)。

长江干支流水能蕴藏量总计为268 GW。其中,可能开发量为197 GW,年发电量超过10000亿kW·h,可弥补流域内煤、石油等矿物能源的短缺,对全国动力资源的地区平衡和调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84%以上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西部,不少开发地点位于边远山区,交通比较困难。

(6)长江是中国水运的大动脉。干流横贯东西,沟通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支流向南北伸展,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具有发展水运事业的优越条件。

治理成就

长江流域治理开发历史悠久。公元前7世纪以来,兴建了一批防洪、灌溉、航运等工程,其中最著名的有公元前400多年开挖的邗沟,公元前250年前后修建的都江堰,公元前219年开通的灵渠等(参见长江水利史)。20世纪30年代后,开始较系统地进行流域的勘测、规划工作,并着手进行有关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了长江开发治理的新篇章。1950年成立了长江水利委员会,首先全面整修堤防,重点加固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堤、同马大堤、无为大堤等干流重点堤防。1952年兴修了荆江分洪工程,并进行了中下游平原区的初步治理。这些工程在1954年的抗洪斗争中曾发挥巨大作用。与此同时,还进行了以防洪和调水华北为中心任务的汉水流域规划的编制。1956年4月正式建立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参见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全面开展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工作,并积极进行三峡工程的研究。195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提出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以下简称《要点报告》),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归纳为5个方面:以防洪、发电为主的水利枢纽开发计划;以灌溉、水土保持为主的水利化计划;以防洪除涝为主的平原湖泊区综合利用计划;以航运为主的干流航道整治与南北运河计划;向相邻流域引水计划。进入20世纪80年代,国家计划委员会安排修订长江流域规划工作。1990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简称《简要报告》)。1990年9月21日,国务院以国发[1990]56号文原则批准了《简要报告》。《简要报告》提出长江流域规划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总体规划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继续提高长江干支流防洪能力,消除洪水灾害。②大力开发长江水能资源,促进水资源的综合利用。③充分开发利用长江水系水运的潜在优势,积极发展航运。④继续发展灌溉事业,加强水土保持。⑤南水北调实现跨流域引水。⑥保护水资源,发展城市、工矿企业供水,发展水产及旅游等。《简要报告》推荐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干流近期开发的关键工程。1959年提出的《要点报告》和1990年提出的《简要报告》对综合开发治理长江,促进流域内水利建设均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的治理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①防洪,培修中下游干流堤防3 600km,支堤民堤约2.7万km,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防洪标准。实施了下荆江系统裁弯,使裁弯河段上游约200km范围内的洪水位得到不同程度的降低(参见长江下荆江裁弯工程)。兴建了荆江分洪工程、杜家台分洪工程和一批蓄洪垦殖区,以蓄纳超过堤防安全泄量的洪水。完成防洪工程土石方数十亿立方米。至1998年止,全流域已建在建大型水库140多座,其中汉水丹江口水利枢纽、资水柘溪水电站、沅水五强溪水电站、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修水柘林水电站等工程都有显著的防洪效益。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于1994年正式开工兴建。②排涝,采取了联圩并垸,开挖、疏浚排水河网,建成排水涵闸7000多座,机电排灌装机容量8000多MW(其中用于排水的约5000MW),除涝面积达400万hm2,使85%以上低洼易涝农田得到治理。③灌溉,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有1470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3%。④水力发电,截至1995年,长江流域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25MW以上的水电站有124座,总装机容量42 700多MW,年发电量1912亿kW·h。已建、在建水电站按装机容量排序前10名的依次是三峡(18 200MW)、二滩(3 300MW)、葛洲坝(2 715MW)、天荒坪抽水蓄能(1800MW)、五强溪(1200MW)、隔河岩(1200MW)、丹江口(900MW)、安康(800MW)、龚嘴(700MW)、宝珠寺(700MW)。⑤航运,干流航道进行了整治维护(参见川江航道),中下游进行了裁弯、护岸、保滩,稳定了部分河势和航道。干支流修建通航建筑物350多座,其中三峡工程的双线五级船闸和葛洲坝水利枢纽的1、2号船闸,是中国最大的船闸。⑥血吸虫病防治,结合水利工程大量消灭了钉螺,对控制疫情有重大作用。⑦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3万km2,占流失面积的33%。

存在问题

(1)防洪能力仍普遍偏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别是荆江河段洪水威胁最为严重,是全江防洪的重点,但这一河段的防洪标准在三峡工程生效前依靠堤防只有约10年一遇。运用荆江分洪和涴市扩大分洪工程,也只能达到约40年一遇,干流其他河段堤防的防洪标准也只10~20年一遇。1998年长江发生继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型的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受灾范围涉及344县,被围困和临时转移人口约1000万人,受灾人口约232万人,淹地约24万hm2,灾情仍很严重。长江上游一些主要支流也都存在洪水威胁,1981年洪水造成四川省117万hm2农田和1460万人口受灾。

(2)有相当面积的农田除涝标准不高。易涝农田中,尚有67万hm2无可靠的排涝设施。

(3)旱灾仍较严重。据1949年以来的资料,全流域平均每年有330多万hm2农田受旱,130多万hm2农田成灾。全流域还有800万hm2农田缺乏有效的灌溉设施,丘陵山区尤为突出。

(4)水土流失治理进展缓慢,有些地区有加重的趋势。多年来虽进行了治理,但由于毁林开荒、陡坡垦殖以及修路、开矿等基本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造成边治理边破坏,1995年水土流失面积仍占流域面积的31%左右。

(5)水污染加剧。长江水体已受到城乡工农业及生活污水、农药、化肥、船舶油污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许多城市河段污染日益加剧。

(6)已建、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仅约占水能资源可开发量的20%,尚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7)长江干支流河道多处于天然状态,急流险滩碍航,港埠码头设施落后,水运潜力没有很好发挥。干流中游河道蜿蜒曲折,下游分汊频繁,主流摆动,有些地方严重崩岸,河势不稳,对防洪、航运、城市港埠建设和工农业引水都有不利影响。

(8)湖泊水网地区还有较大面积的钉螺分布,血吸虫病的威胁仍然严重存在。

规划

继续治理开发长江,要在《简要报告》的基础上,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干支流防洪能力,继续发展灌溉,积极开发水电和发展航运;实现南水北调,大力保护水资源,加强水土保持,发展城乡供水、水产与旅游等。规划安排是:

防洪

长江中下游防洪治理需继续贯彻“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采取加高加固堤防,整治河道,加强分蓄洪区建设,兴建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干支流水库群,禁止围垦湖泊,加强水土保持,完善非工程措施等(参见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进一步提高长江中下游的防洪标准。随着干支流已建和规划水利枢纽的陆续兴建,长江防洪系统将进一步完善,逐步减免洪水灾害。除三峡工程外,还要继续在金沙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以及清江、汉水、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和青弋江、水阳江上兴建一批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这些工程与三峡水利枢纽联合运用,可以较好地控制长江干支流洪水(参见岷江流域规划、嘉陵江流域规划、汉水流域规划)。长江上游受洪灾威胁的地区,应按其重要程度拟定防洪标准,合理地兴建堤防,整治河道,完善非工程措施。

排涝

进一步改善涝区工程设施,提高排涝能力,使低洼易涝农田的排涝标准普遍达到10年一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地区洪涝交错,排水出路和治理基础不同,要因地制宜作出安排(参见洞庭湖水系与湖区规划、鄱阳湖水系与湖区规划、太湖流域规划)。近期着重配套挖潜,使尚未治理的涝区排涝标准近期内达到5年一遇。

灌溉

近期主要是加强续建配套,充分发挥现有工程的效益。积极发展以中小型工程为主的灌溉工程,适当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四川盆地、南阳盆地、吉泰盆地以及分散在各地的干旱丘陵是发展灌溉的重点地区。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汉平原等商品粮和经济作物基地也要结合防洪除涝,提高抗旱能力。

水能开发

金沙江、乌江、雅砻江、岷江等是中国的水电“富矿”,有广阔的开发前景。金沙江干流石鼓以下,规划的梯级中虎跳峡、观音岩、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等5级枢纽综合开发条件优越,5个枢纽的总库容为600多亿m3,电站总装机容量36000多MW,年发电量近2000亿kW·h。加快金沙江石鼓以下河段开发,对实现中国西部开发战略,改善能源和交通状况,控制四川盆地和中下游洪水均十分有利。雅砻江的锦屏一级(3 600mW),大渡河的瀑布沟(3 300mW),岷江的紫坪铺(760mW),乌江的构皮滩(3000mW)、彭水(1750MW),嘉陵江的亭子口(800mW),清江的水布垭(1600mW)等开发条件也十分优越(参见金沙江水电基地、雅砻江水电基地、大渡河水电基地、乌江水电基地、长江上游水电基地)。

航运

规划目标是加快长江水系航运发展的速度,发挥干支流航运的潜在优势。长江上游结合水利枢纽建设,改善航道;中下游通过河道整治,稳定河势,增加通航水深;长江口通过综合治理,建立深水航道,保证上海港畅通(参见长江口整治规划)。

水土保持

首先消除加重水土流失的社会因素,制止继续破坏森林植被。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区,通过试点取得经验,从调整土地利用布局、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入手,有针对性地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搞好以坡地改为梯田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和推行水土保持耕作法等措施;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改革管理制度,形成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防护体系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水资源与环境保护

首先要治理主要污染源,控制水质,使生态环境不再恶化。特别是攀枝花、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5座城市的岸边污染带是治理的重点。已经被污染的支流河道和湖泊,也要抓紧治理。

南水北调

从长江调水到北方的南水北调规划是解决中国北方严重缺水的战略部署,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引水线路。东线工程从江苏江都抽水,分期实施,最终送水到天津。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以后尚可考虑进一步从三峡水库取水或从其以下干流河道抽水,送水至北京及天津。西线工程从长江上游通天河等处引水至黄河上游(参见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规划、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中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

中下游干流河道整治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长1800多km,要根据河势特点和沿江经济发展对岸线利用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整治,逐步控制河势的恶性演变。整治重点为上荆江等14个河段(参见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三峡工程建成后,将引起坝下河段长距离冲刷,应根据河道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整治措施。

干流主要河段梯级开发方案

干流通天河段和金沙江河段流经高山峡谷,蓄水淹没损失小,可建较大水库,开发水电,承担中下游防洪任务,发展灌溉,改善航道,控制泥沙。《简要报告》规划布置23级水利枢纽,共利用落差3 800m。其中虎跳峡以下分9级开发,其坝址及正常蓄水位:虎跳峡(1950m),洪门口(1600m),梓里(1400m),皮厂(1280m),观音岩(1150m),乌东德(950m),白鹤滩(800m),溪洛渡(600m),向家坝(380m),总装机容量可达50000mW以上,共可获得发电保证出力24 790mW,平均年发电量2 750亿kW·h。这一河段的开发,将是中国西部开发及西电东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宾至宜昌河段,按以三峡水利枢纽为主体的5级开发方案,即石硼(265m)、朱杨溪(230m)、小南海(195m)、三峡(175m)、葛洲坝(66m)。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