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管理--水工建筑物管理

金属结构防腐蚀

2020-04-09 21:01

防止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腐蚀的技术措施。金属结构一般为钢结构,主要包括钢闸门、拦污栅、隧洞衬砌的钢板、压力钢管、钢塔架、升船机及各类启闭机等。一般在潮湿空气中或浸水(淡水、海水、污水)等条件下工作,钢材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极易发生电化学或化学腐蚀。这些腐蚀具有破坏性,轻者降低承载能力,影响结构的安全运行,重者导致结构破坏。必须采取防腐措施,延长使用寿命,尽量减少因腐蚀导致的损失。

在进行防腐蚀处理前必须对钢结构表面的氧化皮、锈蚀物、灰尘、毛刺、焊渣、油污、旧漆、水分及水生物等予以清理。表面清理常用的方法有手工处理、机械处理、化学处理以及喷射(砂、丸、水)处理等,表面处理必须达到表面清洁度与表面粗糙度2项质量要求。

效果较好的防腐蚀措施有涂料保护、喷涂金属保护和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与涂料联合保护等3类。应用较多的是涂料保护和喷涂金属保护,阴极保护因结构状况和管理条件的限制,应用较少,在沿海地区还应用牺牲阳极保护。根据钢结构的重要性以及所处的环境、运行状况和维护管理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防护方案。

涂料保护

使用防腐蚀涂料涂装在钢结构表面,形成涂料的保护膜,隔绝金属结构与腐蚀介质的接触。涂料保护适应性强,可用于各种腐蚀介质中的各类钢结构,涂装工艺较易掌握,便于选择各种涂料保护膜的颜色。用于水工金属结构的防腐涂料应具有耐水、耐候、耐磨、抗老化等优良性能。涂料的保护周期因涂料品种及施工质量而异,一般为3~8年,高性能的涂料可达10年以上。为了达到保护效果,涂料应有一定的总厚度,总厚度为120~300 μm,特殊情况下还可适当加厚。一般采用多层涂装方案,底层要求与结构表面牢固附着,面层应有优良的耐水、耐候性能,有的还采用中间层,以提高封闭效果;底、中、面各层涂料之间要有良好的配套性能,涂料配套可根据结构状况和运用环境参照SL 105—95《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选用。

涂装施工是实现涂层保护效果的关键,必须按照涂料的物理性能、成膜特点、保护机理、施工环境和结构状况等因素,严格控制以下重要环节:选定合适的涂装方法,如刷涂、滚涂、空气喷涂、高压无气喷涂等;确定涂料最佳施工黏度及一次涂装厚度、成膜时间及涂装间隔时间;正确处理涂膜的缺陷,制定严格的返修工艺。

喷涂金属保护

采用热喷涂工艺将金属锌、铝或锌铝合金丝熔融后喷射到结构表面上,形成金属保护层,发挥隔绝结构与介质和阴极保护的双重作用。为更充分地发挥其保护效果,延长保护层寿命,一般再加涂封闭层。喷涂金属保护用于环境恶劣、维修困难的重要钢结构,防腐效果好,保护周期长。在淡水中,喷涂锌的保护周期可达20年以上。在一般水质或大气中工作的钢结构,可采用喷涂锌保护,在水及污水中可采用喷涂锌、铝及其合金保护。喷涂用的金属丝表面应光洁、无锈、无油污、无折痕。锌丝的含锌量应大于99.99%,铝丝的含铝量应大于99.5%,合金丝应符合设计要求。喷涂保护层最小厚度视结构所处环境及保护要求一般为120~250 μm,特殊情况可做调整。喷涂可采用火焰喷涂,也可采用电弧喷涂,视施工条件选定。喷涂层要求附着力强、颗粒细致密实、孔隙度小、厚度均匀、氧化程度低。喷涂完毕应进行附着力、厚度、孔隙的检验。合格后即可涂覆封闭层,封闭涂层可为一层或多层,要求封闭性能好。喷涂金属的工艺流程是:表面喷砂处理—检验—喷涂—检验—涂料封闭—检验。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与涂料联合保护

在结构上或结构以外的适当位置合理地布置辅助阳极,使结构、阳极与腐蚀介质(电解质溶液)三者构成电解池,通过外加直流保护电源,使结构成为整体阴极而抑制结构上腐蚀微电池的发生,从而使结构得到有效的保护。为了进一步提高保护效果,减少电能和阳极材料的消耗,通常与涂料联合保护,既可发挥涂料的保护作用,又可发挥电化学的保护作用,是一种较好的防腐蚀措施,适用于各种水质中保护面积大、数量多且集中、表面形状单一而又有规则的水下钢结构,保护周期长,一般可达15年以上。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与涂料联合保护的效果,通过结构表面电位值及其分布状况来反映,最佳保护电位范围需通过保护度试验和阴极极化曲线的观测来确定,也可参考类似工程所采取的保护电位值作为控制依据。钢结构表面电位值是指结构表面相对于参比电极的电位差。室内实验一般采用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现场电位观测可采用饱和硫酸铜参考电极,也可采用其他类型的参比电极。

阴极保护系统的电源,在有交流电源时,可使用自动恒电位装置进行自控;无交流电源时,可采用太阳能、风能及其他交流或直流电源。

辅助阳极可选用普通钢铁,也可设计微溶性阳极,如石墨、高硅铸铁、镀铂钛和铅银合金等。阳极布置是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措施的关键,确定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原则:①通电后,通过调节使结构表面各部电位分布比较均匀,都在既定的保护电位范围内,整个结构得到全面有效的保护。②阳极形状及布置力求简单。加工、安装、观测、检修均较方便,不影响结构的运行,不致因为电流杂散而引起建筑物的其他结构发生腐蚀。③系统保护电流要小,节省电能和阳极材料,降低系统投资与年保护费用。根据水质、结构形式、运行情况及与其他结构的关系,常采用以下两种阳极布置方式:①布置于结构上的近阳极,阳极随结构一起运行,每个阳极保护范围固定,效果较可靠,电流杂散较少,系统保护电流小,但电位分布均匀度稍差,技术要求较高,日常维护工作量较大。②固定于其他结构上的远阳极,阳极不随结构运行,可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最佳布置方案,布置简单,易安装,维护工作量较小,但电流杂散及其影响较复杂,消耗电能较多。

与阴极保护联合保护的涂料,应选用封闭性能好、附着力强、适应阴极极化特性的涂料,如乙烯类、环氧沥青类涂料。有特殊要求的重要结构,可通过试验择优选用,其厚度与涂装层数与一般涂料保护相同。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