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管理--中国主要江河和水利工程管理

北江大堤管理

2020-04-09 21:00

北江大堤位于广东省境内珠江水系的北江下游左岸(参见彩图ⅩⅣ—45),自大燕河左岸骑背岭,经清远市石角,三水市大塘、芦苞、河口至南海市狮山止,全长63.34km。北江大堤是广州市的防洪屏障,还保护清远、三水、花都、南海、佛山等市66.7万hm2农田、450多万人口的安全,1998年保护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2200多亿元,为国家要求确保的堤防。

ⅩⅣ—45 广州北江大堤

孙树清摄

历史沿革

清远市以下,宋代开始筑堤防御洪水,北江左岸从上而下有石角、石基、明边、乐塘、梅布、清塘、长洲、永丰、榕塞、大棉、沙头、良凿、狮山等围堤,其中以榕塞围为最早,南宋咸淳八年(1273年)已有维修记载,1923年建成芦苞水闸,以控制北江洪水从芦苞涌倾注广州。1949年以后,上述堤围逐步联接起来,称为石芦(石角至芦苞)、芦沙(芦苞至南海沙口)干堤,1954年广东省大规模加固围堤,并定名为北江大堤,1957年在西南涌建西南水闸,使堤系进一步完善。

管理机构

1949年前大堤范围内只有芦苞水闸设工务所,归珠江水利工程总局管理,其余各个堤围则由群众性管理机构——围董事会主持围内水利工作,负责组织修防抢险人力和经费、器材的筹集、使用。1955年北江大堤建成后成立了管理机构,初期分县管理,至1973年成立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处,1985年改为管理局,局以下设管理所,现有清远市石角,三水市大塘、芦苞、黄塘、西南及南海市狮山等6个所,三水市设管理处。另芦苞、西南2座水闸亦设管理所,统由管理局领导。

管理内容

北江大堤一般堤面宽度为7m,堤身高度一般在8~12m;堤顶设4.5m宽泥结石简易路,有防汛专用公路57km。全堤有穿堤涵闸30座,多数建于20世纪50年代,普遍存在闸身老化破损等不安全因素,强透水地基堤段31.57km,占全部堤长的49.8%,堤后建有减压井116眼,大部分运行正常。全堤段设有测压管148个,全年进行观测。

北江大堤的管理以确保大堤安全为中心,强化大堤管理为重点,以河道目标管理为标准,使管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并通过了国家验收,1997年11月被水利部认定为国家河道目标管理一级单位。主要工作有:①实行堤段承包责任制,落实责、权、利。分5个阶段进行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弊端,全面提高了职工的积极性和管理水平。②建立和健全管理制度。贯彻执行《广东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广东省河道堤防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北江大堤管理实施细则》,把它们作为防汛和管理的依据,还印制了《北江大堤规章制度汇编》,内容包括防汛、工程建设、工程管理、计财、水政、档案管理、精神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内部管理制度。③收取堤围防护费,初步实现良性循环。1990年开始,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征收防护费3500万元/a(1997年增至4092万元/a),用于工程加固和运行管理。④灌浆灭蚁。坚持三年一循环对全堤堤身进行固结灌浆,消除了堤身渗漏。坚持科学和制度化灭蚁,1996年通过专家验收,成为广东省首批“无蚁害堤围”,并获得“广东省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奖”一等奖。⑤建立北江洪水实时遥测预报调度系统。建立广州气象台北江大堤工作站,北江大堤计算机系统,为北江大堤的防汛、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2000年以前,北江大堤进行过4次加固,共完成土方2661万m3;石方65万m3;高压定喷水泥防渗墙长5406m,总面积17.9万m2;并重建了芦苞水闸。加固后大堤的防洪能力大有提高,但仍存在基础渗漏、迎流顶冲、涵闸隐患、防汛设施和装备需要完善等问题。2005年以前,北江大堤将按照国家制定的GB 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作为Ⅰ级堤防进行达标加固。

工程效益

广州地区历史上最大洪水发生在1915年7月,西、北、东江同时暴涨,珠江三角洲堤围几乎全部溃决,石角至芦苞决口的洪水直泻广州,使广州水淹7d,成为历史罕见的“乙卯水灾”。1949年以后对大堤的加固维修,经过了1968年、1982年2次洪水的考验,而后又经受了1994年超50年一遇的洪水,也是1949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的考验。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