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经济--综合

水利经济

2020-04-09 21:01

以水为载体,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管理和治理水患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称。由水利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服务诸方面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所组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水利功能和社会劳动分工,它包括防洪、治涝、灌溉、工业及城乡供水、水力发电、航运、河道整治、水土保持、水利旅游、水产、滩涂开发、牧区水利和水利移民、水环境保护等各功能内部,以及它们各自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按工作程序,它包括采用各种人工措施的勘测、科研、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和运行管理,以及水资源合理配置中整个过程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也包括水利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

水利经济一词的来源及内涵界定

“水利经济”一词,中国是在1981年11月中国水利学会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召开“全国水库综合利用技术经济学术讨论会”,同时宣告成立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期间正式提出的。此后全国加强了水利工程技术经济论证、水利效益分析计算、水费的核算与计收等方面的工作,在水利管理单位还开展了多种经营等经营活动。1996年8月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水利经济研究会联合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水利经济学术研讨会上给予“水利经济”一词以完整概念。水利经济与水利部门的经济、水利工程经济、水利多种经营的关系如下:

(1)水利经济是以水为载体的经济活动,不是以部门划界限,除水利部门有水利经济活动外,水利部门以外也有水利经济活动,如多数水力发电由电力部门经营,内河航运由交通部门经营;同时,水利部门的经济活动中,也有一部分不属于水利经济的范畴,如水利多种经营中的火力发电、房地产、饮食业等。因此,水利经济的主体在水利部门,但水利部门的经济不等同于水利经济。

(2)水利工程经济主要研究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经济评价,选择最优方案,研究提高水利工程效益的途径和措施。它是水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水利经济的全部内容。水利经济的范畴要比水利工程经济大得多,它既包括水利工程经济方面的内容,又包括水利工程经济方面以外的内容。

(3)水利多种经营是水利管理单位利用其水土资源和技术、设备等条件开展的经营活动,有与水利有关的经济活动,也有与水利无关的经济活动(例如房地产、百货、服装、饮食业及采矿业等)。它与水电、供水统称水利经营工作,是水利部门增加财务收入的重要经营活动。因此,水利部门各单位的经营活动不能等同于水利经济,水利多种经营更不能与水利经济划等号。

水利经济的特点

由于水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水利包括防洪、治涝、灌溉、城乡供水、水力发电、航运等多种对经济社会影响不同的功能,因此,水利经济具有很强的特点:①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涉及农业、工业、交通、能源、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生活等各类产业和领域。②水利效益主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本部门的财务效益很小,因此,水利投入中国家财政投入的比重大。③水利各功能的效益特点不同,例如防洪和治涝主要是减少损失,城乡供水和水力发电主要是提供水量和电能,因此水利行业的经济产出与其他行业的经济产出不同,既有有形产品,也有无形产品,所形成的经济系统比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经济系统复杂。④各地区水资源条件不同,水利经济活动的内容和重点差别很大,如有的地区主要是围绕农业灌溉和城乡供水,有的地区则以防洪、治涝为重点,有的地区把开发水能和水土保持摆在重要的位置。

水利经济的发展过程

中国是一个治水国家,历代许多统治者和有识之士,常以防治水害、兴修水利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说明宏观水利经济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36年冀朝鼎(1903—1963)著《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系统阐述了从战国到清代2 000多年间水利发展的基本情况,探讨了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规律。在微观水利经济方面,早在2 000多年前修建的都江堰灌溉工程就考虑了所费和所得。世界定量的水利经济开始于美国(参见水利工程经济、水利经济学)。水利经济是随着国民经济和水利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除害经济(防洪经济)和为农业服务开始,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水利的要求愈来愈高,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发展到水利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经济活动亦从比较单一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1949年前,中国的水利经济活动主要是为农业服务,水利功能经济主要是防洪经济(且以农村防洪为主)和灌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利经济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第1阶段(1949~1957年)。这一时期是国民经济恢复、改造和“一五”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百业待兴。由于历史原因,全国各种水旱自然灾害严重,既影响农业生产,又影响社会安定,水利建设被列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加大了水利投入,水利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总投资的4.6%,主要是治理大江大河的洪涝问题。水利经济活动比较单一,水利投资主要是国家投资和群众投劳;水利效益只强调社会经济效益,不考虑自身的财务效益,经营管理薄弱;单项工程的经济分析与评价,引进了苏联的抵偿年限法。

(2)第2阶段(1958~1980年)。这一时期的水利建设以农田水利和防洪为主,水力发电、内河航运、水土保持、城镇供水也有一定发展,水利经济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除灌溉经济和防洪经济仍是水利经济的主体外,水力发电经济发展很快。但在投资上仍然靠国家拨款,水利效益仍只讲社会经济效益,不重视经营管理,不考虑自身的财务收益。单项工程的经济分析与评价采用抵偿年限法和计算支出法。这一时期的水利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总投资的7%。

(3)第3阶段(1981年以后)。水利经济处于一个调整、改革和发展时期。水利建设内容不断扩大,除防洪、灌溉、水力发电、水土保持等继续得到发展外,城市防洪、城乡供水、水资源保护受到高度重视和快速发展;水利投资由单一的国家拨款向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发展;工程建设与管理由只重视工程建设向既重视工程建设又重视经营管理方向发展,1985年国务院发布的《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对加强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作用,2003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发布了《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2004年1月1日起实施,《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对建设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在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评价方法和总结国内经济分析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85年水利部发布了SD 139—85《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试行)》(1994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定名为SL 72—94《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参见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技术标准)。水利经济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水利经济的内容更丰富,科技水平提高,但仍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水利社会经济效益大,自身财务收益少,自身难以实现良性循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水利经济。

水利经济的主要内容

水利经济活动从宏观上涉及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两个范畴;在微观上,涉及水利工程的投入产出关系,包括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经济问题。主要内容有:

(1)水利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包括研究水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水利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水利建设的规模如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条件,水利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支出和基建投资的合理比例等。

(2)水利建设项目的投资费用,建设资金筹措与资金结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投资费用分摊等的分析、研究、计算。

(3)水利工程效益的调查、分析、计算。包括防洪、治涝、灌溉、工业及城乡供水、水力发电、内河航运、水土保持、水产、水利旅游、水环境保护等水利各功能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和综合效益的调查、分析、计算。

(4)水利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和后评价。包括对拟建水利项目建设方案比选、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综合经济评价;已成水利项目经济后评价。

(5)水利产品成本和价格的测算。包括供水成本、供电成本和水价、电价及防洪保护费等各项水利产品的成本、价格和服务费标准的测算,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水利经济政策的研究。包括《水利产业政策》、水利投资政策、水价政策、电价政策、水环境保护经济政策、节水经济政策等的研究,提出水利建设和发展中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的建议,保证水利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顺利进行。

水利经济展望

水利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处理好水利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水利经济良性循环。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水利,视水为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把水利摆在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首位。随着国民经济和水利事业的发展,水利经济也面临繁重的任务,主要是:①加强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调查研究,定量说明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②采用科学方法,准确分析、计算水利各功能的效益和综合效益。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加强水利工程财务分析,根据不同类型(功能)水利工程,提出其实现良性循环或良性运行的措施。④改革和完善水利经济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⑤加强水权、水价、水分配的研究。⑥注重水利经济基本资料的调查和积累,逐步建立完善的水利经济信息资料库。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