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史--中国古代近代水利文献

《水经注》

2020-04-09 21:01

公元6世纪以记述全中国河道水系、水利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成书于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前。它以《水经》为纲,以为其作注的方式对书中所述各条河流进行介绍,是一部自成体系的著作。其作者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水经》

中国第1部记述全国河道水系的专著,约成书于三国初期(220~232年)。作者姓名失传,唐代有桑钦为其作者的说法,但无实证。《水经》首次以河流水道为纲,以全中国为范围,比较系统地记述了每条河的源流,对后世影响深远。据考证,《水经》每水一篇,共137篇,现存123篇,书末附载日南(今越南中部)的水名20个。《水经》记述简略,全书只有约7 000字,原书已失传,今附见于《水经注》中。由于传世久远,传抄辗转,错讹散失很多,还有的经注混淆,不易分辨。因此书有公认的价值,但又简略,故有晋代郭璞和北魏郦道元为其作注。

《水经注》的内容及其价值

郭璞著《水经注》早已失传。郦道元著《水经注》虽有散失,但大部分还得以保留,这就是现存于世的《水经注》。《水经注》虽依《水经》为纲,实为一部空前的创作,对历代学术界影响很大,也有很多人研究它。原书40卷,宋代已有遗失,现行本40卷,系后人分割凑数。全书现存30余万字,历史公认该书涉及的河流有1 252条,实际据统计涉及的大小河流超过5 000条。

《水经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地理著作,它涉及历史、地理、水利、金石文字、社会风俗等方面,其中水利方面用笔尤多。清初学者刘献廷说:“西北水道莫备于此书,水利之兴其粉本也。虽时移世易,迁徙无常,而十犹得其六七。”他说得并不过分。书中所述水利主要有以下内容:①记述的河流范围甚广,东北至朝鲜,南至中南半岛,西到印度,西北到伊朗和里海,北到大沙漠。②记载了河流水系的变迁及较准确的位置。③对每一条河流水系的源流、干支分合、相关湖沼湿地、山岭、原野、城邑和关津等地理情况,形势沿革,物产资源,人口民族等,都有较全面的描述。④记述古河道及河流水系的演变过程。⑤记载了一些历史洪水情况。⑥大量记载了古代防洪及水利开发工程,据粗略统计有440余处,在工程记载中,引证了大量碑文等第一手资料,对当时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都有涉及。⑦记述了工程因果,兴废沿革,很多是独家记载。⑧记述了一些水利故事,考证了一些工程的名称。

《水经注》对江河治理和水利开发以及其实施的利弊、兴废原因等的描述,给现代水利事业提供了借鉴。

《水经注》的学术特点

《水经注》内容涉及的历史长,地理范围广,并在学术上有突出的成就:①参考并引用了前代大量的历史、地理文献,注明的就有438种,对书中大部分内容考证详明,可信度高。②所引证的大量古籍,今已绝大部分散失,仅赖此书得以流传。③郦道元治学严谨,博学多能,许多内容都亲历调查研究,有许多独到见解。④文笔生动优美,善于写景,简短的文字使人如临其境。⑤引用很多古代传说、古诗歌、古神话故事,并收载了大量古代碑文,文学价值及史学价值都很高,对研究古代社会风俗也是难得的资料。⑥书中还用一些文字辨别文字音义、方言读法,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资料。⑦保存了大量佛教的史料。上述学术特点是以描述河流水系的文字为载体,因此对水利史的研究很有意义。

后人对《水经注》的研究

《水经注》内容繁多,文字简练古奥。历代流传过程中,散失错漏很多,以致经注混淆,段落错置,字句讹误,不一而足。明、清以来许多学者为弥补上述缺陷,对此书进行了校释、考订、试补以及为其作图等方面的工作,取得较大成就。其中,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朱谋

的《水经注笺》、校注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版的全祖望的《七校水经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刊印的赵一清的《水经注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刊印的戴震整理的《水经注》和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印行的王先谦的《合校水经注》等成就最大,流传较广。清末学者杨守敬及其学生熊会贞对此书博考详说,所成《水经注疏》,比前人进了一步,但只到1955年始有印本,是最好的疏释版本。另外,近人影印的《永乐大典》本《水经注》是500年前的原貌,十分珍贵。

前人对《水经注》研究的另一方面是为其作图。清初黄仪曾编绘《水经注图》,嘉庆时又有董佑诚作图,但都未流传下来。咸丰十年(1860年)汪士铎所作《水经注图》印行,但很粗糙。杨守敬和熊会贞所作《水经注图》是对《水经注》研究的一大贡献,于1905年刊行,采用古今对照、朱墨套印(以红色表示刊印时的地图,以黑色表示古代的地图)的形式,对后代历史地图的绘制影响重大。杨守敬的《水经注疏》、《水经注图》相互印证,相得益彰,其成就超过前人。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