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利史--中国水利建设史

归海五坝

2020-04-09 21:01

归海五坝示意图

清代建在里运河东堤上的5座滚水坝。当淮河发生洪水时,由高家堰溢洪闸坝排入里运河,经里运河东岸的5座坝排水入海。明代后期,黄河下游河床明显增高,淮河水不能通畅地由洪泽湖东出清口排入黄河,万历年间开始由里运河分减一部分洪水入长江。清初,运河屡次决口。从康熙十九年(1680年)开始,靳辅在洪泽湖与里运河间建通湖二十二港,平时港上口用草土塞闭,湖水涨发,经港排入运河;在运河东岸,建归海减水坝,共8座,都是土底草坝。此后20年,张鹏翮改建为石坝,共5座,从高邮至邵伯依次为南关坝、柏家墩坝、五里中坝、车逻坝和昭关坝。后来柏家墩坝废,别建南关新坝,统称归海五坝(见图)。高家堰上向运河排水的仁、义、礼、智、信五坝称上五坝,归海五坝称下五坝。二者上下相承,过水总宽度也基本相同。归海坝经多次改建,一直使用到清咸丰年间。以后,只剩下南关坝、南关新坝和车逻坝3座。归海坝下泄洪水入里下河地区,但没有与之适应的排水道入海。里下河地区西有运河东堤,东有范公堤,中间低洼,形如锅底,实际成了滞洪区,居民连年受灾。靳辅治理黄河时曾建议开一宽大水道,两岸高筑堤防,未能实行。清代中期以后,淮河水不能出清口,全由上五坝下泄,归海坝经常开放,里下河水灾更为严重,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堵闭了归海各坝,消除了里下河地区的水患。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