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海岸动力学

潮汐动力理论

2020-04-09 21:00

用流体动力学方法研究潮汐现象的理论。将海洋潮汐现象视为天体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强迫振动——潮波。潮汐动力理论首先是由拉普拉斯(P.S.Laplace)于1775年提出的。他导得的潮波动力方程及连续方程为

式中,u、v分别为x、y方向的垂线平均流速分量;Fx、Fy分别为x、y方向的水平引潮力;ζ为潮波振幅;h为水深;2ωsinφ为地球自转偏转力(柯氏力)系数,ω为地转角速率,ω=7.29×10-5rad/s,φ为地理纬度。

上述偏微分方程含有非线性项

,难以求得解析解。拉普拉斯在略去非线性项的简单情况下,分别按半日潮、全日潮和长周期潮3类潮汐情况,对全球理想海洋进行求解。艾里(G.B.Airy)在1842年提出著名的“潮汐沟渠理论”,讨论了围绕地球的渠道或有限长度渠道内的潮汐现象。这对解释河口潮汐现象很有价值。霍夫(S.Hoff)在1897年发展了拉普拉斯理论,他成功地用球函数求解,既考虑了强迫振动,又研究了自由振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潮汐计算工作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汉生(W.Hansen)于1952年提出求解上述方程的数值方法。这种方法根据潮波的动力学方程,结合海区的具体形状、深度分布和已知的潮位资料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潮波的空间分布,使人们认识到,地球自转、海区形状和深度分布三者对海域潮波的传播和变化都是重要的因素。近年来随着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的发展,使潮波动力学方程中的一些非线性项以及海区复杂的几何形状和深度变化等都可给以考虑和求解(参见潮波数学模型和数值模似)。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