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河流动力学

沙波

2020-04-09 21:01

沙质河床在水流作用下形成的波状起伏并缓慢移动的床面形态

沙质河床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加,泥沙运动及床面形态要经过以下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1)平整。水流达到一定强度后,泥沙颗粒开始运动,但床面仍保持平整。

(2)沙纹。泥沙起动后不久,少量颗粒在床面某些部位集聚,形成小丘,向前运动,同时增高、加长,最后连接成规则的沙纹。沙纹迎水面长而缓,背水面短而陡,两者水平长度之比约为2~4,一般波高0.5~2.0 cm,最大不超过5 cm,波长1~15 cm,一般不超过30 cm,且与水深关系不大。在平面上有相互平行的,也有呈鱼鳞状或舌状排列的,见图(a)。

床面形态

(a)沙纹;(b)沙纹叠加沙垄;(c)沙垄;(d)沙垄冲刷或过渡;(e)平床;(f)驻波型逆沙浪;(g)破波型逆沙浪;(h)急滩和泻潭

(3)沙垄。随着水流强度的增加,沙纹发展为沙垄[图(b)]。沙垄的纵剖面形状与沙纹相似,但尺寸较大,且与水深有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河流中,它所能达到的高度和长度也不同。在平面形态上,随着水流强度增加,自顺直发展到弯曲[图(c)]。当河底起伏较大时会引起水面变化,在沙垄波峰处水面降落,出现小波浪。当床面起伏很大时,波峰下游有水流分离现象,水面会产生漩涡和高含沙量带。

(4)沙垄消失。沙垄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如水流强度继续增加,波长逐渐增大,而波高不断减小,沙垄趋于衰减[图(d)]。

(5)动平整。河床再次恢复平整,但床面泥沙运动强度很大,且有泥沙悬浮[图(e)]。

(6)沙浪。水流强度进一步增加,接近或处于急流状态后,床面再次形成起伏的沙浪。沙浪形状比较对称,水面基本上与床面平行,没有分离现象,但有相应的起伏。沙浪运动方向有与水流方向一致的,称为顺行沙浪,也有与水流方向相反的,称为逆行沙浪。沙浪脊线在平面上不完全平行,它们的出现往往只占河宽的一部分[图(f)]。

(7)碎浪。沙浪在发展过程中水面波动愈来愈大,水面波幅可达河底沙浪振幅的1.5~2.0倍,甚至水面波谷低于沙浪波峰,此时,水面波失去稳定而破碎并形成涌波[图(g)]。

(8)急滩和深潭。水流强度继续增加,床面起伏使河底成为急滩与深潭相间,急滩段水流属急流,深潭段水流属缓流,从急流到缓流通过水跃,整个外形徐徐向上游移动[图(h)]。

在床面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沙纹、沙垄和沙浪统称为沙波。对于沙波的成因,至今仍无公认的理论解释,一般认为沙波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稳定河床形态。沙纹形成可能与局部扰动引起的近壁层流层波动有关,沙垄及沙浪形成可能与两层流体交界上产生的不稳定波动有关,还有人认为沙浪形成与水面波动有关。

沙波阻力是冲积河流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沙波的有无可使床面糙率明显变化,要准确计算冲积河流阻力必须掌握沙波发生和发展规律。沙波运动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可以通过研究沙波运动规律来计算推移质输沙率。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