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土保持--荒漠化防治

沙尘暴

2020-04-09 21:01

沙尘天气中的一种。气象学中,一般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和沙尘暴3个等级。浮尘系指在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情况下,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但水平能见度达到10km的天气现象。浮游的尘土和细沙多为远地沙尘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沉降的沙尘。扬沙是指由于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使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10km的天气现象。沙尘暴则指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强烈的沙尘暴(瞬时风速大于25m/s,风力10级以上)可使地面水平能见度低于50m,破坏力极大,俗称“黑风”。

世界各国对沙尘暴的叫法较多,如风沙尘暴、沙风暴、沙暴等。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常根据沙尘暴出现时天色昏暗的程度,形象地称之为“黄风”、“黑风”。而其他国家则多称之为尘暴(dust storm)或沙暴(sandstorms)。

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足够强劲、持久的大风,地表具有丰富、松散、干燥的细沙或尘土,以及不稳定气流。一般强冷空气是形成沙尘暴的驱动力。

关于沙尘暴天气的标准尚不太统一,下表为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强度划分标准。

就世界范围而言,沙尘暴共有四个高活动区,即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同时这些地区也是荒漠化严重地区。中国沙尘暴高活动区主要位于西北地区,为中亚沙尘暴区的一部分。中国西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属中纬度干旱、半干旱地区,地面多为沙地、稀疏草地和旱作耕地,植被稀少,特别是春季土壤回暖、解冻,地表裸露,多细沙、尘土,狂风起时沙尘弥漫,在本地及狂风经过地带,易形成沙尘暴天气。

沙尘暴作为一种具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就有。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发展,使沙尘暴形成的频率和强度有所提高和增强。根据对海底岩心和冰盖沉积物的测定,早在白垩纪末,也就是距今7 000万年以前,就有沙尘暴发生。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沙尘暴显示出周期性变化,这与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和地面尘沙物质的消长有关。在气候暖湿时期,地面植被生长茂密,对地面沙尘物质起保护作用,而沙尘物质本身结构也较好,即使动力、热力条件相同,也不容易产生沙尘暴;而在气候干燥时期,当风、沙尘、气流条件具备时,则很容易产生沙尘暴。但在远古地质时期,不管沙尘暴的强弱如何、破坏力多大,也只不过是自然力对自然物的破坏,是地球上地质作用的一部分,谈不上灾害;而进入人类历史时期以后,由于沙尘暴的巨大破坏力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和危害,它的发生就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中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强度划分标准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