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措施

水土保持造林整地

2020-04-09 21:01

为了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在水土流失地区进行人工造林时对造林地进行的整理。它是水土保持人工造林(如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改善造林地的土壤、水分、小地形等立地条件,并可蓄水保土、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幼林生长。整地方式主要有水平阶整地、水平沟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撩壕整地、鱼鳞坑整地和穴状整地等。

水平阶整地

一般沿等高线将坡面修成狭窄的台阶状台面。台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阶面宽因地区而异:石质山地较窄,一般为0.5~0.6m;土石山地和纯土质山地较宽,可达1.5m。阶的外缘培修或不修土埂,阶长无一定标准,一般为1.0~6.0m,阶间距为1.5~2.0m。施工时先从坡下开始修第一阶,然后将第二阶的表土下填在第一阶上,依次往坡上类推,最后一阶可就地取表土盖于阶面(图1)。水平阶整地运用比较灵活,可因地制宜地改变整地规格,如地形破碎,水平阶的长度可短些。水平阶整地一般用于山地各种植被覆盖和土层较厚的缓坡和中等坡。

图1 水平阶整地示意图

水平沟整地

沿等高线挖沟整地的一种方法。水平沟的横断面形状多呈梯形,沟上口宽为0.5~1.0m,沟底宽为0.3~0.5m,沟深0.4~0.6m;沟缘有埂,埂顶宽0.2m,外侧斜面坡度约45°,内侧坡约35°;沟长为4.0~6.0m;沟间距为2.0~2.5m。呈“品”字形交错排列,幼树栽在内侧坡中部。水平沟过长时,可在沟内分段留土档。挖沟时先将表土堆于上方,用底土培埂,再将表土填盖在植树斜坡上,也可将表土层铲下培于沟的下方,然后再从沟内挖心土盖在表土上培埂,最后在内斜坡栽树(图2)。水平沟整地动土量大,比较费工,但其蓄水保墒、防侵蚀效果好,多用于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山地。

图2 水平沟整地示意图

a—自然坡底;b—内斜坡;c—植被斜面坡;d—外斜面坡;e—土埂顶宽;f—沟上口宽;g—沟底宽;h—沟深

撩壕整地

沿等高线挖沟整地的一种方法。其做法是顺着等高线挖长壕沟,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完全相同:大撩壕沟宽约0.65m,深约0.5m,壕间距为2.3~2.5m;小撩壕沟宽0.5m,深约0.3~0.35m,壕间距为2m。与水平沟不同的是壕长不限。整地时先从山坡下部开始挖,把心土放于壕沟的下侧作埂。待壕沟挖到规定深度后,再从坡上相邻壕沟取表土和杂草等填于下边的壕沟中(图3)。撩壕整地松土深度大,肥土集中,对林木生长十分有利。但撩壕整地用工较多,动土量大,破坏植被也较严重,易引起新的水土流失。树木根系多集中在壕沟内,根幅小,对林木后期生长有一定不良影响。可用于干旱贫瘠的山丘地区造林。

图3 撩壕整地示意图

鱼鳞坑整地

鱼鳞坑为半月形的坑。规格大小有2种:大鱼鳞坑长径0.8~1.5m,短径0.6~1.0m;小鱼鳞坑长径0.7m,短径0.5m。外缘有土埂,半环形,高0.20~0.25m(图4)。

整地时,一般先将表土堆于坑的上方,心土放于下方筑埂,然后再把表土回填入坑。坑与坑呈“品”字形排列,以利于保土蓄水。小鱼鳞坑适用于坡陡、土薄、地形破碎的立地条件,大鱼鳞坑可用于土厚、植被茂密的中缓坡。

图4 鱼鳞坑整地示意图

(a)断面图;(b)平面图

穴状整地

一般为圆形,面积较小,穴的直径为0.3~0.5m,深0.3~0.5m,适应于各种立地条件。常用于风蚀不严重的半固定沙地及砂壤土、平整缓坡地、水分充足又排水良好的林中空地及荒地等。穴状整地省工,但改善立地条件的效能较其他方式差。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