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区划

2020-04-09 21:01

根据土壤侵蚀类型、成因、强度以及影响土壤侵蚀的各种因素等的相似性和差异,对某一地区进行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区域分异规律,是研究不同地区土壤侵蚀特征和水土流失治理途径的基础工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土壤侵蚀区划是高度概括性的工作,在进行区划之前,要总结各方面的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全面认识土壤侵蚀的发生、特性和分布规律。

基本内容

①拟定合乎当地实际情况的区划系统。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因素以及土壤侵蚀过程的演变阶段和发展趋势,都有明显差异,这就决定了区划系统是比较复杂的,需要采用多级区划系统。②确定各级区域划分的指标。③根据已有资料,研究并查明各级区域的界线,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④分析各区划单元土壤侵蚀基本特征,探讨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⑤编写土壤侵蚀区划报告。

历史和现状

中国的土壤侵蚀区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地理科学的发展和土地整治的需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最初主要以侵蚀类型和强度作为分区指标,后来逐步考虑到引起土壤侵蚀的主导因素和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等。1954年,黄秉维以地貌和土壤侵蚀强度为主要指标,将黄河中游地区划分为10个土壤侵蚀分区:高地草原区;土石山区;石质山岭林区;黄土丘陵林区;冲积平原区;干燥草原区;风沙区;黄土阶地区;黄土高源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又分为5个副区)。1958年,朱显谟提出了黄河中游地区土壤侵蚀5级区划系统:①侵蚀地带,以主要侵蚀类型和侵蚀营力为划分标准。②侵蚀区带,在同一侵蚀地带中,再以决定侵蚀基础的地质过程和地貌类型单位为划分标准。③侵蚀复区,主要以与侵蚀作用有关的因素(如土壤类型、岩性等)为划分标准。④侵蚀区,以侵蚀发展过程、演变趋势和侵蚀强度为划分标准。⑤侵蚀分区,以各种侵蚀类型的组合、土地利用情况等为划分标准。根据这一区划系统,将黄河中游地区划分为5个地带、28个区带、68个侵蚀复区和22个侵蚀区。1982年,《中国水土保持概论》中的“中国水土流失类型分区图”将中国划分为三大水土流失类型区,即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以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和以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在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中,又划分出6个二级区,即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低山丘陵与漫岗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丘陵区和云贵高原区。这个分区方案和分区图,为进一步编制全国土壤侵蚀区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在进行土壤侵蚀区划时,不同学者所强调的主导因素不同,因此区划方案也不尽相同。土壤侵蚀研究工作的逐步深入以及大量观测资料的积累,为土壤侵蚀区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遥感、计算机和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土壤侵蚀区划图的编制又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土壤侵蚀区划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化。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