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土壤侵蚀

2020-04-09 21:01

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狭义的土壤侵蚀仅指“土壤”被外营力分离、破坏和移动。根据外营力的种类,可将土壤侵蚀划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淋溶侵蚀、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及土壤坍陷等。侵蚀的对象也并不限于土壤及其母质,还包括土壤下面的土体、岩屑及松软岩层等。在现代侵蚀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日益加剧,它对土壤和地表物质的剥离和破坏,已成为十分重要的外营力。因此,全面而确切的土壤侵蚀涵义应为: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自然营力与人类活动的综合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在中国,土壤侵蚀有时作为水土流失的同义语。《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所指的水土流失包含水的损失和土壤侵蚀两方面的内容。

类型

(1)按土壤侵蚀发生时期分类。①古代侵蚀,是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前,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发生的侵蚀,又称地质侵蚀。②现代侵蚀,发生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后,人类活动增大了侵蚀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其在原来的侵蚀基础上加速发展。

(2)按侵蚀营力分类。①水力侵蚀,即水蚀,以降水和地表径流作为侵蚀的直接动力,其主要侵蚀形态有面蚀和沟蚀。②风力侵蚀,以风为外营力作用于地表而引起尘土、沙的侵蚀,可分为悬移(或称扬失)、跳跃和滚动(或称蠕动)3种运动方式。③重力侵蚀,是地面岩体、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稳向临空面发生位移的现象,如泻溜、滑坡、崩塌、崩岗、洞穴侵蚀等。④冻融侵蚀,为土体或岩体裂隙中的水分因反复冻融过程使土体和岩石体积不断胀缩、破碎、移动的现象,在高寒山区因冻融可发生冻融泥流或浅层滑坡等。⑤混合侵蚀,为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作用下发生的侵蚀现象,如泥石流等,有的学者将崩岗也列入混合侵蚀中。

(3)按土壤侵蚀强度及危害程度分类。①自然侵蚀,又称正常侵蚀或常态侵蚀,它是起因于自然作用的侵蚀过程,没有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其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产生的侵蚀量通常等于或小于成土作用形成的物质量,因此可以形成“正常的”土壤外观,即完整的A、B、C层和谐排列的土壤剖面。②加速侵蚀,这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或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平衡所引起的侵蚀过程。其侵蚀速率远大于土壤形成的速率,导致土层减薄,肥力退化,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影响因素

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1)自然因素。包括地质、地形、气候、土壤和植被5个因素。①地质因素,主要为地质构造运动、地震和岩石性质等。地壳抬升或下降引起侵蚀基准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侵蚀与堆积的变化。地震往往诱发大量滑坡、崩塌甚至泥石流的产生。②地形因素,主要通过地貌类型、坡度、坡长、沟道密度等对侵蚀产生影响。③气候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力,包括降水、气温、风力等。降水表现为雨滴动能、雨型、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对侵蚀的影响。年温差和日温差是引起地面物质风化剥蚀和冻融侵蚀的主要因素。风是导致风蚀的直接动力,风速的大小主要决定着风蚀的强弱。④土壤因素,土壤是侵蚀的主要对象,土壤的内在特性决定其抗蚀抗冲性能的差异,从而影响侵蚀强度的大小和侵蚀过程的发展。⑤植被因素,是防治侵蚀最积极的因素,具有截留降雨、减缓径流、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渗透性和抗蚀抗冲能力等功能,起到很好的蓄水保土作用。

(2)人为因素。它是导致土壤侵蚀(指人为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主要表现为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如滥伐森林、垦殖陡坡、过度放牧等引起自然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同时,开矿、采石、修路、建房及其他工程建设等,如果未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将引起新的严重的水土流失。

中国山地丘陵面积广,地形起伏大,地面组成物质疏松深厚,降雨强度大,垦殖历史久,植被覆盖率低等,都是引起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多种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着土壤侵蚀的类型、程度、区域分布以及潜在危险的大小等。

分布及危害

(1)分布。就全球范围而言,50°N~40°S之间为水蚀的主要分布区。中国水蚀区主要分布于20°~50°N之间。风蚀主要发生在草原和荒漠地带。美国、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等国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分布国家,南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中国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于西北黄土高原、南方山地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及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四川盆地及周围的山地丘陵区。中国的风蚀区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沿海沙地。

(2)危害。土壤侵蚀使养分流失、土壤退化、土地资源劣化、生态系统失调,泥沙淤塞河流、湖泊、水库等,同时带来频繁的水涝、干旱、风沙灾害及面源污染等,严重影响农林牧业、水利和航运事业的发展。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