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水力侵蚀

2020-04-09 21:01

在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的作用下,土壤、土体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它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类型。通常所称的水蚀或水力侵蚀与水土流失涵义不同,水土流失包含水的损失与土壤侵蚀。由融雪水引起的土壤侵蚀,也是一种水蚀现象,又称融雪侵蚀。

侵蚀形式

主要形式包括面蚀和沟蚀2种。面蚀又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沟蚀则包括溯源、沟岸扩张和下切3种侵蚀形式。但在非农耕坡地上,细沟往往成为沟蚀的初始阶段。当细沟下切到心土和底土时可逐步发育成浅沟;径流在浅沟中进一步汇集,增大冲刷力,使沟床下切,沟岸扩展,沟头前进,形成割裂地面的切沟。

影响因素

水力侵蚀的强度决定于土壤或土体的特性、地面坡度、植被情况、降水特征及水流冲刷力的大小等,其中降水是最重要的动力因素,尤其是暴雨对土壤的分散、破坏作用最大,同时增强地面径流的冲刷和搬运能力,加大土壤侵蚀量。少数几次大暴雨引起的侵蚀量,往往占年侵蚀量的主要部分。植被对地面的覆盖是减少水力侵蚀的关键因素,严重的水力侵蚀一般发生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坡度与坡长既影响径流速度,也影响渗透量和径流量。侵蚀量大致与坡度的0.8~3.4次方成正相关,与坡长的0.6~1.6次方成正相关。土壤或土体抵抗雨水分散和径流冲刷的能力强,则侵蚀量小,反之则大。人为不合理的经营活动是引起水力侵蚀的主导因素,滥垦、滥伐、滥牧和不合理的耕作方法均能加剧水力侵蚀。侵蚀因素的不同组合决定着水蚀的形式、强度、时空分布以及潜在危险的大小。

分布及危害

在陆地表面,除沙漠和永冻的极地地区外,当地表失去覆盖物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力侵蚀。水力侵蚀主要分布在50°N~40°S间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中国的水蚀主要分布于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山地丘陵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及东北低山丘陵和漫岗丘陵区,其中以黄河中游和南方红黄壤区最为严重。水力侵蚀导致土壤退化、土地资源劣化、生态系统失调,并引起泥沙沉积污染、淤塞河湖水库,危害农田,对农林牧业生产、水电航运事业危害极大,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安全。

防治

①减少人为破坏活动,禁止滥垦、滥伐、滥牧;②改进耕作栽培技术;③增加地面覆盖;④通过水土保持措施减缓地面坡度,缩短坡长;⑤提高土壤入渗能力和抗侵蚀能力;⑥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意识,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监督管理。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