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浅沟侵蚀

2020-04-09 21:01

坡面开始形成的薄层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汇集成为较大股流,向下冲刷切入心土或底土,形成宽度大于深度的沟蚀过程。浅沟纵断面与斜坡坡面大致平行,横断面多呈V形,有时底部呈浅槽形。当浅沟侵蚀发生在坡耕地上时,仅凭耕作措施已不能使其消失。在地表径流冲刷下,沟道逐渐扩宽,导致坡面径流向浅沟大量集中,使其规模迅速扩大。

在中国黄土地区,初期浅沟侵蚀深度一般为0.5~1.0 m,中期浅沟沟底已切入犁底层或母质层,沟壁与坡面之间无明显界限。由于地表径流在浅沟中的下切作用加强,沟坡的坍塌现象增强,致使沟道宽度不断加大。中期以后的浅沟侵蚀,由于地表径流继续下切使浅沟侵蚀逐渐向切沟侵蚀过渡。如果因土地斜坡起伏不平或其他原因,不作为农耕地使用而撂荒,浅沟底部生长的植物可使地表径流的下切作用减弱或完全消失,随植被在沟底的不断增加而逐渐出现泥沙淤积现象。

在中国南部地区,发育在第四纪红土、第三纪或更古老的紫色页岩上的浅沟侵蚀,因其沟底抗冲能力较大而使浅沟的下切速度变缓,其深度一般在1.0 m以内,宽度约为1.5~2.0 m,沟道横断面多呈光滑的弧形。在花岗岩丘陵区的风化壳上,浅沟宽度约在1.0 m左右,深度不超过0.5 m。如果地表风化层较疏松且其厚度较大,浅沟沟头常发育成匙状的水涮窝,被称为匙形浅沟。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