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综合--综合

水灾

2020-04-09 21:01

洪水灾害、内涝灾害和渍害。在中国古代洪涝是不分的,及至后来修筑了堤防、围垸等防洪工程,天然来水受到人为的分割,逐步有了洪涝之分。一般认为河流漫溢或堤防溃决(称“外水”)造成的灾害为洪灾;当地降雨过多,长久不能排去的积水(称“内水”)造成的灾害为涝灾。由于“内水”和“外水”是相对的,因此很难严格区分,在世界其他国家,不论“内水”、“外水”,严重受淹的都称洪水(flood)。

涝是地面受淹,而渍主要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导致土壤水分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单纯的渍造成的灾害称为渍害。由于涝和渍在多数地区是共存的,如水网圩区、沼泽地、平原洼地等既易涝又易渍,因此在这类地区又难以分开,统称涝渍灾害。

水灾是自然界的一种异常现象,在人类出现以前就早已存在了,然而灾害必须伴随人类社会才能发生。同时,人类活动的结果也会影响到相对平衡的自然环境,使灾害变得更为严重。

洪灾按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又包括:强度较大的降雨产生的暴雨洪灾;因积雪融化而产生的融雪洪灾;在高寒地区,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或因河势水流变化,挟冰下泄,形成冰塞或冰坝,导致河水泛滥而产生的冰凌灾害;因连续降雨或大雨,沟谷和坡地含有大量水分的泥沙、石块骤然下泄而产生的泥石流灾害;水库坝体或其他挡水建筑物瞬时溃决而产生的溃坝灾害;沿海地带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所引起的海面风暴潮灾害。

中国水灾

中国水灾频繁,有100万km2土地遭受洪涝威胁,其中暴雨洪灾占第1位。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以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最为严重。

据历史记载,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洪水灾害1 092次。在1949年前的2000多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 500多次,改道26次;1933年8月大水,决口54处,淹地110万hm2,360多万人受灾,死亡1.8万人。公元前185~公元1911年,长江共发生洪涝灾害214次;1870年大水,嘉陵江中下游及长江干流重庆至宜昌间两岸的城镇全部受淹,荆江河段南岸冲开松滋口门,北岸监利堤防溃决,洞庭湖、荆北平原地区尽成泽国,武汉在长江与汉水汇合地区大部被淹。1924~1949年,长江发生水灾11次,1931年洪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大部被淹,333.3万hm2农田、2 855万人受灾,死亡14.5万人。1400~1900年,淮河共发生水灾350次,1931年洪水淹地513.3万hm2,死亡7.5万多人。1368~1948年,海河共发生水灾387次,6次洪水波及北京,1917年和1939年天津市被淹。1915年,珠江水系的北江、西江同时发生大水,52万hm2农田受淹,失收30万hm2,广州市水淹7 d,受灾人口300万人。1932年松花江大水,哈尔滨市进水。

根据1950~1990年41年资料统计,全国平均每年农田受灾面积780万hm2,成灾面积430.8万hm2;平均每年倒塌房屋190万间,因水灾直接死亡人口5 500人。

在此期间灾情较重的年份有:1954年,长江流域大水,被淹耕地313.3万hm2,受灾人口近2 000万人,但经大力抢护防守,保证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和南京市的安全。同年,淮河流域6~9月大水,农田被淹526.7万hm2,经过抢护,也确保了沿淮主要城镇、工矿企业和交通干线的安全。1963年8月上旬,海河流域连降暴雨,南部各河相继漫溢,溃决淹地380万hm2,冲毁京广、石德铁路75km,经济损失60多亿元,经过分洪等措施,保证了天津市和津浦铁路的安全。1975年8月上旬淮河流域降特大暴雨,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垮坝,冲毁铁路约31km,淹没农田119万hm2。1977年黄河中游地区连降3次暴雨,延安市被淹,潼关发生有实测记录以来最大流量,还造成大量水土流失,黄河龙门、渭河华县、汾河河津、洛河

头4站总沙量达16.8亿t,超过黄河年平均输沙量。1981年四川盆地降暴雨,138个县市受灾,117万hm2农田受灾,成渝、成昆、宝成铁路中断,直接损失达25亿元以上。1985年7~8月,东北地区连续遭受台风袭击,各大江河水位迅涨,辽宁、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总计淹地720万hm2,粮食减产100多亿kg,辽河油田、辽阳化工厂等工矿企业被迫停产,沈阳至丹东铁路一度中断。

进入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主要江河多次发生接近20世纪发生过的特大洪水。长江流域继1991年太湖流域和中下游大水之后,先后发生了1994、1995和1996年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大洪水,1998年又发生了全流域特大洪水;珠江流域1994年发生西江、北江流域50年一遇洪水,1998年西江发生仅次于1915年的特大洪水;闽江在1992和1998年分别发生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大洪水。淮河流域中下游1991年发生大洪水。嫩江流域1991年曾发生较大洪水,1998年嫩江和松花江发生了超历史记载的最大洪水。

洪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很大,如1954年江淮大范围的水灾,对国民经济各部门造成重大损失,并且影响到年国民经济的发展,迫使部分工业特别是轻纺工业部分停产。随着人口的增长,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社会和个人资产的不断增加,洪涝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不断上升。1991年淮河、太湖大洪水时,淮河流域受灾人口5 243万人,农田受灾552万hm2、成灾402万hm2,直接经济损失339亿元;太湖流域受灾人口1 435万人,农田受灾69万hm2、成灾45万hm2,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1998年大洪水,全国农田受灾2 229万hm2,成灾1 378万hm2,直接经济损失2 551亿元。中国20世纪50年代单位面积水灾综合损失指标为2 190元/hm2,至80年代增长到12 120元/hm2,90年代达20 000元/hm2以上。

世界水灾

美国约有7%的土地受洪水威胁,20世纪曾有15年遭受严重洪水灾害,遭灾年每年的经济损失均超过5亿美元,其中1972年水灾损失达65.5亿美元,死亡105人。1993年密西西比河发生20世纪最大的洪水,洪灾损失估计达150亿美元,54 000人无家可归。美国水灾损失约占其国内所有自然灾害损失的90%。原苏联受洪水威胁地区,以欧洲北部和远东最为严重,水灾的年平均损失约为1.5亿卢布。印度北部和恒河平原易遭洪水泛滥,全国年平均水灾损失27亿卢比,1975年比哈尔邦的洪水损失达50亿卢比。日本有10%的土地易受水灾,年平均水灾直接损失0.53亿美元。欧洲多瑙河沿岸8个国家,有1.9万km2的土地和沿岸许多城市均受洪水威胁。

据全世界179个国家1963~1992年的资料统计,洪水包括热带风暴引起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分别占15种自然灾害的62%和52%。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水灾害的成灾次数、受灾人口和面积,以及灾害的经济损失均居首位。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