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综合--主要河流

黄河

2020-04-09 21:01

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参见彩图Ⅰ—30),因河水浑而色黄得名,是世界著名的多泥沙河流。在中国古籍中称“河”,《汉书》里始有“黄河”之名,为“四渎之宗”。黄河流域位于32°~42°N,96°~119°E之间,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北界阴山,南至秦岭。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向东形成3个自然阶梯。西部青海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河谷两岸的山脉海拔5 500~6000m,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 282m,是黄河流域的最高点;中部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海拔1000~2000m;东部太行山以东至滨海为冲积平原和鲁中丘陵,平原海拔在100m以下,鲁中丘陵海拔400~1000m,泰山主峰海拔1 524m。

黄河水系示意图

Ⅰ—30 九曲黄河

殷鹤仙摄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参见彩图Ⅰ—28),穿过芒尕峡谷,向东进入扎陵湖和鄂陵湖,过玛多折向东南,绕积石山(阿尼玛卿山)向西北流,经兴海县向东流,过龙羊峡、刘家峡、黑山峡和青铜峡,流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平原,到托克托县河口镇折向南流,穿行山西省、陕西省黄土高原峡谷,达潼关后再向东流,至河南省小浪底出峡谷,到桃花峪进入华北大平原,由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见图)。干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省、自治区,干流全长5 464km,流域面积79.5万km2,其中包括闭流区4.2万km2

Ⅰ—28 黄河源——约古宗列曲

陈维达摄

黄河干流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长3 472km,流域面积42.8万km2,落差3 496m,水能蕴藏量丰富;从河口镇到河南郑州桃花峪为中游,长1 206km,区间流域面积34.4万km2,落差890m,是黄河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区;自桃花峪到入海口为下游,长786km,区间流域面积2.3万km2,落差94m,上宽下窄,堤距最宽处20km,最窄处仅0.4km。下游因长期泥沙淤积,河床逐步抬高,形成“地上悬河”(参见彩图Ⅰ—33),依靠两岸堤防束水行洪(参见黄河防洪)。全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一级支流76条,较大的有:四川省汇入的白河(参见彩图Ⅰ—29)、黑河,甘肃省汇入的大夏河、洮河、湟水、祖厉河,宁夏回族自治区汇入的清水河,内蒙古自治区汇入的大黑河,陕西省汇入的窟野河、无定河、渭河,山西省汇入的汾河,河南省汇入的伊洛河、沁河,以及山东省汇入的大汶河等。

Ⅰ—33 黄河悬河(河南开封柳园口)

殷鹤仙摄

Ⅰ—29 白河由四川若尔盖流入黄河处风光

董保华摄

黄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气温低、降水量少,东南部气温高、降水量多。流域内年平均气温-4~14℃,据1950~1997年降雨系列统计,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452mm,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80亿m3。黄河水少而沙多,干流龙门、渭河华县、洛河

头、汾河河津等4站平均年输沙量16亿t,陕县年平均含沙量达36.6 kg/m3,干流龙门站1966年7月18日最高达933 kg/m3,均居世界大河之冠。黄河泥沙的来源地区比较集中,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点,河口镇以上来水量占全河53%,而来沙量仅占9%;河口镇至潼关间,来水量占37%,来沙量占89%;潼关以下来水量占10%,来沙量占2%。通过花园口下泄的泥沙,平均每年约有4亿t淤积在河道内,其余泥沙除少量随引水进入灌区外,大部分淤积在河口三角洲或送入深海。河床每年抬高约7~10 cm,20世纪末滩面一般已高出堤外地面4~6m,部分河段达10m。河口逐年向海域延伸,平均每年造陆约30km2

黄河较大的洪水多由暴雨形成,常发生在7~8月间。1843年的特大洪水,陕县洪峰流量达36000m3/s。1958年的大洪水,花园口洪峰流量达22 300m3/s,是黄河下游大堤的设防标准。

黄河干、支流水能理论蕴藏量40 550MW,可开发量33 440mW,上中游是中国十二大水电基地的组成部分(参见黄河上游水电基地、黄河中游水电基地)。干流河道除青铜峡至河口镇段一般可通航木船外,其余河段均难以通航。

2000年流域内有人口1.1亿人,耕地1 314万hm2。流域内降水虽偏少,但雨热同期,适宜于农林牧业生产。上中游多为天然牧场,是中国羊毛、皮革及畜产品的重要产地。中下游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河口水产丰富,是对虾产地。全流域矿产资源丰富,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46.5%,原煤产量已占全国的一半以上;石油储量占全国的26.6%,其中河口胜利油田是中国的第二大油田,20世纪90年代陕北发现了特大型天然气田。

从公元前602~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曾发生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6次,河南、山东两省深受其害,并波及河北、天津、安徽、江苏4省(直辖市),给这些地区带来深重灾难。除汛期洪水灾害外,内蒙古和山东河段还经常发生冰凌洪水灾害。黄河流域不仅水灾频繁,而且时常出现连年大旱。1368~1949年的582年中,黄河流域出现大旱的年份达107年,平均每5年一遇(参见水灾、旱灾)。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摇篮,中国历史的繁荣与发展与黄河有密切的关系。1949年以来,先后3次进行黄河下游堤防的全面加高培厚工程,开辟了北金堤分(滞)洪区、东平湖分洪工程,兴建了以防洪为主的三门峡、小浪底(参见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陆浑、故县等干支流水库,初步建成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使过去频繁决口、改道的黄河下游,50年来得以安度伏秋大汛。到2000年底,全流域共修建大中小型水库2 867座,总库容约617亿m3,干流已建成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大峡、青铜峡、三盛公、万家寨、天桥、三门峡和小浪底12座大型水利水电枢纽,总装机容量达9000mW,年发电量336亿kW·h。黄河沿岸修建了多处引黄灌区,较大的有:内蒙古河套灌区,宁夏青铜峡灌区以及河南、山东引黄灌区等。黄河上中游还建有景泰、固海、红寺堡、东雷和尊村等高扬程灌区。全流域灌溉面积已达566万hm2;为沿河50多座大中城市和一大批工矿企业提供水源;还解决了农村30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黄河水资源利用率已达53%。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40%。

展望未来,河床将继续淤积抬高,悬河形势依然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下游频繁断流,水污染加剧,黄土高原特别是多沙、粗沙区的治理程度仍然较低,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还很严重。黄河治理开发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