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灌溉工程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两河之间的区域称作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两河流域天然的坡降构成了开挖引水渠的极好条件。另外,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每年的洪水都发生在对农耕不利的季节,而且来势迅猛。在巴比伦第一王朝(公元前1894~前1595年)的国王汉穆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统治时期就统一了两河流域。当时颁布的《汉穆拉比法典》已经有了许多关于灌溉、水权的明确规定,可见那时的灌溉已很普遍。 两河流域筑坝是从伊拉克开始的。森纳切里布(Sennachherib)国王(公元前704~前681年在位)为位于巴格达以北355km处的尼尼微(Nineveh)城(当时的首都)建造了一套当时比较完善的供水系统,输水道长80km,包括若干座堤坝。其中,第1座坝是公元前703年建造的克斯里(Kisiri)坝(或称加印坝),其目的是把霍斯河(Khosr)水引入15km长的渠道送往尼尼微城的主干道。第2座坝是尼尼微城附近的阿吉拉(Ajilah)坝,建于公元前694年。该坝正好位于一条来自东北部山区的渠道与霍斯罗河的汇合处的下方。这样,形成了该渠道渠尾蓄水池,并且保护了下游的森纳切里布国王的人工沼泽。该沼泽地是公元前702年与前700年在伊拉克南部作战时形成的。第3座坝建在戈迈尔(Gomel)河上的巴菲安(Bavian)附近,当时建造该坝的目的是把戈迈尔河水引入一条55km长的渠道送到霍斯河。该坝建于公元前691与前690年间,它包括一条横跨杰万(Jerwan)河谷、高10m、长300m的渡槽。 公元前714年,当时身为王储的森纳切里布在其父辈成功征服乌拉尔图的前后就曾多次派人对水利工程进行查勘。尽管在综合利用可用河流水资源方面的基本原则与世界其他地方相同,但所建的大坝却有所创新。根据现存的阿吉拉坝和克斯里坝的详细资料发现,它们是毛石圬工低引水堰,其上游坝面均为垂直状,而且阿吉拉坝的上游坝面还衬有琢石坝面。宽阔的溢流堰坝之后做成阶梯状,即向下倾斜的下游堰面。这两座堰坝以拉长了的S形斜跨在河道上,以便能获得宣泄霍斯河大洪水所需要的溢流宽度。阿吉拉坝的总长约230m,高约3m。 新巴比伦帝国(公元前626~前539年)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使巴比伦成为西亚最富庶的地区。他维修原有的水渠,还新建了配套的渠系。在扩建王宫时,建造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使用了原始的喷灌技术。 在赛萨尼安国王乔思罗斯一世时期(531~579年),在巴格达东南100km处萨马拉(Samarra)与贾尔杰拉雅(Jarjaraya)附近建成了基斯拉维—塔马拉—纳哈拉旺引水渠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