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下游14 km锡尔弗敦(Silvertown)附近,是英国一项重要的防洪与通航建筑物(参见彩图ⅩⅣ—18)。其任务是阻拦北海风暴潮涌进泰晤士河造成的大洪水,以保护伦敦市区的安全,同时维持该河的正常航运,使海轮能在正常涨潮之机直抵伦敦(参见伦敦市防洪)。

ⅩⅣ—18 泰晤士河防潮闸 该分支供稿
工程概况 防潮闸全长578 m。共分10孔,中间4孔为主航道,每孔净宽61 m;南岸2孔为副航道,北岸4孔不通航,每孔净宽均为31.5 m。不挡潮时,全闸10孔可适应河水正常通过。通航各孔采用上升(关门时)式弧形门;非通航各孔采用普通下落(关门时)式弧形门。 中墩厚7~10 m,内部为空腔,其中安装闸门启闭机械。水闸底板为预制的空腔结构,两侧各有圆形交通廊道一条。通航孔道底板顶面有一道与闸轴线平行的凹槽,凹槽底面为圆弧面,其圆心轴线即闸门的转轴线。通航时,闸门的弧形面板滑入闸底板凹槽内,闸门里板与闸底板顶面齐平,使船只畅行;挡潮时,将闸门上转90°,使面板从凹槽中滑起,露出水面到竖直位置。这种闸门设计合理,工作灵活。闸门还可再转动90°,使面板朝上里板朝下,以便于检修。 闸门的启闭设备采用摆梁链杆装置,用液压油缸活塞连杆驱动摆梁,然后通过与闸门销接的链杆来转动闸门,以上升和下降。另外,还有一套锁锭装置固定闸门,使闸门关闭有双重保险。 工程施工 主体工程分两期进行。第1期工程于1975年开工,包括南岸边墩、4座中墩及北岸预制底板的干坞。第2期工程开始于1977年,施工部位包括北岸边墩及5座中墩。中墩施工采用传统的钢板桩围堰,桩长逾38 m,打入河底白垩基岩中。 闸门于1980年7月开始安装,全部工程于1982年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