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厅水库工程示意图(单位:m) (a)平面布置图;(b)土坝剖面图(改建、加高后)
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境内,永定河上的大型骨干水利枢纽。官厅水库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供水,兼顾发电、灌溉。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3 402 km2,约占永定河流域面积的83%。 枢纽位于官厅山峡的入口处,坝址前地形开阔。坝基岩层为硅质灰岩,裂缝发育。坝址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4.1亿m3、年输沙量5 000万m3,为多泥沙河流。 永定河历史上称无定河,水流出官厅山峡后进入华北平原,由于泥沙淤积,河道普遍高出两岸地面。1949年以前,下游地区洪灾频繁,威胁北京和天津的安全。 主要建筑物有拦河坝、输水洞、溢洪道、引水隧洞及水电站厂房(见图)。拦河坝为黏土心墙坝,坝基采用截水槽防渗,加高前坝高45 m,总库容22.7亿m3。大坝加高约7 m后,总库容增加到41.6亿m3。输水洞为无压马蹄形隧洞,洞宽8 m,进口设两层1.75 m×1.75 m工作闸门,共8扇,最大泄量560 m3/s。左岸开敞式岸边溢洪道,经几次改建后,总宽64 m,分4孔,每孔净宽13 m,装有弧形闸门,最大泄量6 000 m3/s。引水隧洞直径6.0 m,长813 m,岸边电站厂房设在左岸,装机3台,总容量30 MW。 主体工程量:土石方开挖128万m3,土方填筑100万m3,混凝土9.3万m3。总投资8 256万元,其中电站投资4 693万元。工程于1951年10月开工,1953年拦洪,1954年建成枢纽主体工程,1955年12月电站发电。1979年开始进行大坝抗震加固、溢洪道扩建和大坝加高等工程,1989年完成。 水库运用40余年来,效益显著。拦蓄大于1 000 m3/s洪水7次,消除了对北京、天津及下游地区的洪水威胁;平均每年为下游供水约8亿m3,其中为北京市供水4.28亿m3;灌溉农田6.67多万hm2;截至1999年,累计发电24.8亿kW·h。扩建后经水库调蓄,可将100年一遇、500年一遇和可能最大洪水流量分别由7 020 、10 110 m3/s和18 000 m3/s削减为600、2 000 m3/s和6 000 m3/s。 在运行过程中,对水库淤积开展了大规模观测和试验研究,为掌握水库淤积规律积累了资料;为防止大坝下游坝基表层细沙地震时发生液化(地震设计烈度为Ⅸ度)而导致坝坡坍滑,除坝后压坡加固外,对细沙层采用了振冲法加密,效果良好,为防止细沙液化提供了经验。由于输水道闸门老化,为确保防洪安全,已对输水道闸门进行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