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全国水雨情信息网站! 2021年1月28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首页--水利百科--著名水利工程--著名防洪工程

独流减河

2020-04-09 21:01

天津市西南,分泄海河水系大清河河系洪水入海的泄洪工程。因上口在独流镇附近,故名独流减河,也有单独流入海之意。

沿革

为减轻大清河流域水灾和保障天津市的防洪安全,1925~1930年曾规划开挖独流减河直接入海。1932年国际联盟委派的法、德、英国水利专家3人来华北考察水利,建议将直接入渤海的减河计划,改为在赵北庄入海河下段,以免减河直接入海的海口段淤积,并可利用减河的清水冲刷海河。1939年天津市区被淹,1942年开始挖独流减河(按泄入海河的路线开挖),全长43km,设计流量1 300m3/s,计划4年完成,但1944年即停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减轻东淀和海河干流的洪水负担,以保卫天津市防洪安全,并排泄东淀底水,于1951~1953年修建独流减河,由于原计划的入海河的减河路线穿越良田,因此改用直接入海的线路。

独流减河示意图

原按1939年型洪水设计,流量1 830m3/s,限于人力物力,改按1924年型洪水加20%设计,流量1 020m3/s。上口建进洪闸,少部分利用20世纪40年代已修建的旧堤,河宽由400m逐渐展宽至1 020m,与马厂减河平交后,下口入北大港,然后漫流入海。1953年汛前建成,当年首次行洪生效。1956~1959年利用北大港蓄水,并在南端建马棚口泄洪闸泄洪入海(设计流量800m3/s)。1964年兴建大港油田,在港内建穿港公路,截断了洪水入海出路,于是在1966~1967年开挖港东入海道。鉴于1963年洪水来量大,考虑东淀调洪及向文安洼分洪机遇等问题,需要加大入海流量,1968~1969年扩建独流减河,经比较采用设计流量3 200m3/s。在上口增建进洪闸1座,减河河槽伸入北大港,港内清除芦苇作行洪道,入海口建挡潮闸。北大港原是河港不分家,1974年由于修建北大港水库,封堵南深槽弃土口门,加高培厚修筑南堤;1976年又为保护北侧厂矿,在北深槽弃土口门的基础上,建成北堤,形成大港行洪道。

工程概况

减河上口在大清河、子牙河汇流处的第六堡,向东南流入渤海,全长67.2km,当东淀第六堡水位为6.56m(黄海基面,下同)时,设计流量3 200m3/s。减河分3段:①上段自进洪闸至北大港上口,长43.5km,堤距400~1 020m,河底设计纵坡及水面坡均为1/27 200;②大港行洪道,长17.8km,堤距5km,设计水面坡1/14 800;③港东入海道,长5.6km,堤距1 064m,设计水面坡1/8 100。北大港的作用原是泄洪防潮,蓄淡灌溉、蓄水冲淤,由于厂矿的建设已占据了北大港的大部,北大港已起不到原有的作用。距进洪闸18.5km以下,河道内沿堤有南北两条顺堤深槽,北深槽内有一条航道沟,用以通航,并结合排泄东淀底水。大港行洪道及港东入海道两侧均有深槽,大港行洪道北槽兼作航道,两深槽间为滩地,漫滩行洪。减河北堤是天津市南部的防洪屏障,故北堤设计超高2.5m,比南堤高1m。减河上段两堤迎水坡基本上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抛石、三合土和砌砖、石护坡。减河上口原建有进洪闸1座,8孔,每孔净宽13.6m,设计流量1 020m3/s,扩建时增建进洪闸1座,27孔,每孔净宽10m,设计流量2 360m3/s。减河下口建有工农兵挡潮闸1座,22孔,每孔净宽10m,设计流量3 200m3/s。减河入海口附近,南堤以南有大港油田和北大港水库;北堤以北有大港电厂和石油化工厂以及大港油田天然气田等(见图)。

由于海河干流达不到原设计流量1 200m3/s,为保卫天津市防洪安全,海河干流按800m3/s整治,其余400m3/s改由独流减河增泄,因此独流减河设计流量由3 200m3/s增为3 600m3/s。为此,在1994年改建了工农兵挡潮闸,1995年按3 600m3/s标准加高加固了大港段北堤。规划抬高河道行洪水位,进一步采取措施,以达到3 600m3/s标准。

减河行洪

独流减河扩建前,通过较大洪水共3次:①1954年8月21日1 370m3/s。②1956年8月8日1 190m3/s。③1963年9月5日1 220m3/s。扩建后,尚未出现较大洪水。工农兵挡潮闸建成后,通过最大流量为1977年8月11日的1 090m3/s。

1963年洪水是海河流域特大洪水,为了保证天津市防洪安全,减轻洪水对独流减河北堤的威胁,8月14~15日在独流减河上段南堤扒口3处,向团泊洼分洪。进洪闸8月27日下泄1 210m3/s,1963年经由独流减河泄洪入海的泄洪总量为26.6亿m3,对天津市防洪起了很大作用。

存在问题

独流减河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减河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流量。由于堤防固结沉降、风雨剥蚀、地面沉降及地震等的影响,堤顶高程不足,大港行洪道滩地芦苇丛生影响行洪以及河道淤积等原因,独流减河现状仅能通过约2000m3/s。②海口淤积,影响泄洪入海。今后,将采取进一步加高、加固堤防,深挖河道,清障,改建进洪闸,在河道及海口清淤等措施以达到3 600m3/s标准。

责编: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