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海港(参见彩图Ⅷ—3)。位于38°55′44″N、121°39′17″E,辽东半岛南端的大连市,濒临黄海大连湾(见图)。

大连港平面布置示意图

Ⅷ—3 大连港 张春亮摄
发展简况 19世纪以前,大连港口是中国交通海外的重要口岸。1898年沙皇俄国强租旅大后,1899年宣布大连港为自由港,并开始建商港。1905年日本占领大连,继续扩建码头。1945年苏联红军接管大连港,1951年移交还中国。1960年对外开放。经过扩建和新建,到1999年底,大连港有装卸生产泊位7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9个,最大泊位为10万t级,另有万吨级浮筒泊位3个,铁路专用线146.1km,输油管线88.6km。2000年大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084.1万t,其中外贸吞吐量3371.1万t,集装箱吞吐量101.2万TEU,分别居中国大陆港口的第5、第6和第7位。港口集疏运原油全部靠管道运输外,其余货物的93%靠铁路、7%靠公路疏运。 自然条件与航道 大连港潮汐属半日潮混合型。大连湾平均潮差2.1m,中部为旋转流,西南部和东北部为往复流;大窑湾平均潮差2.41m,潮流为往复流。港池内波高0.6~1.0m。冰冻对船舶航行靠泊无影响。自外海进入大连港的船舶,必须经过大三山水道,水深13~42m。各港区航道有:大港航道(-10m)、甘井子航道(-8.6m)、新港航道(-17.5m)、大窑湾航道(-13.5m)、香炉礁航道(-7.6m)、寺儿沟一栈桥航道(-9.4m)、寺儿沟二栈桥航道(-9.5m)、大连湾航道(-9.5m)。全港共有防波堤12座,总长8082m。 港区设施 大连港公共装卸生产码头分布于8个港区。 (1)寺儿沟港区。有栈桥式码头4座,使用码头线长1082m,装卸生产泊位6个,水深6~9m,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均为成品油专用码头。另有铁路专用线长8089m。 (2)大港港区。有突堤式码头4座、顺岸码头3座,装卸生产泊位22个,其中万吨级泊位9个,码头线长5110m,前沿水深6.9~12.1m。主要经营内贸集装箱、散杂货、散化肥滚装和客运。 (3)香炉礁港区。有突堤式码头2座,装卸生产泊位8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5000~7000 t级泊位6个,码头线长1 800m,前沿水深7~11m,铁路通到码头。以钢材、木材、大件设备中转运输为主,同时经营客货滚装运输。 (4)甘井子港区。有钢栈桥式码头1座,装卸生产泊位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个。装船效率可达到散粮7000~10000 t/d、煤炭7000~10000 t/d、水泥15000 t/d。是以出口煤炭、水泥、硬质沥青为主的专业化港区,同时转运出口玉米和担负船舶航修任务。 (5)鲇鱼湾港区。有栈桥式原油码头1座和栈桥式成品油码头2座,其中原油码头有泊位2个,水深分别为14.5m和17.5m,系由靠船墩、系船墩和装卸平台组成的开敞式离岸码头,装油效率为1万m3/h,接卸效率为4000m3/h,可停靠30000~150000 t级油轮;成品油码头有泊位4个,可停靠3000~50000 t级油轮。码头年综合通过能力3000万t。 (6)大连湾港区。有深水泊位5个,可同时停靠3万t级船舶3艘。是以华能电厂和市内用煤及危险品转运为主的专业化港区,同时转运钢材、杂货和客货滚装运输。 (7)大窑湾港区。共有深水泊位8个,其中集装箱专用泊位5个,水深12~14m,可靠泊第四代、第五代集装箱船;有岸桥7台,场桥25台。从新加坡引进的CITOS—1计算机码头操作系统,具有年处理300万TEU的能力。 此外,该港区还有2.5万t级杂货泊位2个和中国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8万t级散粮泊位1个。 (8)黑嘴子港区。有6000 t级泊位8个,码头线长841m。以接卸地方小型船舶为主,主要货种为钢材、木材、粮食、水产品及杂货等。
|